首页
优秀企业
招聘信息
求职简历
就职知识
登录
注册
兴趣是学生最好导师 优秀物理学家为科学人才培养坦陈己见
2004-06-29 00:00:00

  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6月28日在上海开幕,物理学人才培养和物理学教育问题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国内物理人才乃至科学人才的培养现状,与会的500多名优秀华人物理学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科学人才培养需要理想主义
  
  “不论是培养人才的教授,还是被培养的学生,缺少理想主义是造成目前科研人才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上世纪20年代,仅有7名教师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了71名本科生,从中诞生了包括两弹一星功臣在内的21名院士,“那时候的教师是怀着一种理想主义在培养学生,如今的教师对于教学投入却远远不够。”
  
  重科研、轻教学成为高校一些学科的普遍现象,朱院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培养学生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培养一个学生,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成果,对教师本人的学术成长也没多大效果。但是教师从事科研,却可以比较快地看到成果,这些又与职称、名誉、地位等息息相关。”
  
  有8名院士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定下规矩让院士和大师为学生上课。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系教授大会上,每位教授每周上两次课的规定仅仅以刚过半数通过。朱邦芬教授告诉记者,最终落实了杨振宁教授每周给一年级本科生上两次课,“这样,所有的教授都不能借口太忙而不给本科生上课了。院士、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功利主义代替了理想主义是科研人才质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用心培养出顶尖的科学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那仍然需要理想主义”,与会科学家达成了共识。
  
 
 “一本书主义”阻碍人才培养
  
  一本书主义影响了人才培养,这不仅是物理学教学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领域的人才培养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院长卢德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家都遵循教材授课使人才培养过于狭隘,而且一本书主义也使人才培养中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缺失。
  
  “不少学科上课时总是一本教材‘走天下’,但是就物理学来讲,学物理课和学物理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卢德馨说,任何学科的教育都不应该是教授教科书,因为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网络上所能搜集到的信息远远超过老师所掌握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他说,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的思想,把书本以外的知识,包括科学道德教育、审美观教育等都纳入到物理学教育中,让学生能够保持开放的头脑和心态。据卢德馨教授介绍,他甚至还发动学生讨论:如果贝尔实验室的舍恩造假事件发生在中国会怎么样,就此引发学生对国内学术风气的反思,从而进行科学道德教育。
  
  “不少老师总是错误地理解互动,把‘假互动’作为师生互动的方式”,卢德馨说,总有老师常常问学生“我这样说对不对”或者“是这样吗”,这就是典型的假互动,仍然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卢德馨每个学期要回答学生几千封email,“真正的互动是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而老师在教学中担当配角,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学生对话,这样才是真正的互动,“互动也是防止‘一本书主义’的可行方式。”
  
  
兴趣和好奇心是最好的导师
  
  “从事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今后要从事科研的学生都应该了解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这是丁肇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
  
  丁肇中教授在为全国物理学教授讲授如何培养物理学人才时讲了5个小故事。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讲了个小故事,他选择物理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因为他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物理世界有着很深的好奇心,但是他的父亲一直反对他从事物理研究,至于原因他一直不知道,直到他前两年回来和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这个谜底才揭晓了,因为父亲当年报考交大时物理只考了47分,所以也一直反对他从事物理研究。不过,丁肇中教授说,如果要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坚持跟随自己的兴趣,只有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最好的导师,而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
  
  除了兴趣和好奇心之外,丁肇中教授认为不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学生,从事基础研究的人都应该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所准备。他说,不少人搞基础研究时总是会预测研究会有什么结果,甚至在这个结果的“指引”下指导学生,但实际上,对于基础研究来说,永远不可能知道结果,科学家虽然也需要有创新能力,但是科学家不可能预言科学现象,从40年代至今,物理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是在实验的时候所没有预料到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他所带领的AMS项目研究耗费的资金达到了8.47乘10的8次方美元,其中还不包括教授们的薪水,但是2007年正式在宇宙空间站中运用后,究竟会得出什么成果,目前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他也认为,只要投入心血,即使是意料之外的结果,也会是个意外之“喜”的。
  
  而且他认为,合作是科研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点。科研中重要的还有科研活动要能够引起兴趣,从事科研的人必须相信他所从事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就像他所带领的AMS的研究,他觉得他最大的功劳就是让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都相信他们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而他自己所作的事情只有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