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企业
招聘信息
求职简历
就职知识
登录
注册
果洛“上海青”成了“上海亲”——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将完成任务归来
2022-07-08 00:00:00


  记者 陈抒怡
  恐怕没有人比上海援青干部更理解“上果洛”这个词的含义。“上”,指的是位置,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多米,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果洛是海拔最高且经济最落后的地方;“上”也是一个动词,是唯有自己一次次坐车11个小时,翻越了数个4000米以上的山口,从西宁“颠”到果洛,才能明白的感受。
  “上”字里还饱含着一份深情。近日,30名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将完成任务载誉归来。在果洛,上海援青干部们被当地人亲切地唤作“上海青”,现在“上海青”更成为了“上海亲”,援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把上海与果洛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两地情谊日益深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变“输血”为“造血”
  班玛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独特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合羊肚菌等低温食用菌的生长。但野生羊肚菌产量不高,运气好时,当地藏民一个上午跑三十亩林地,也只能采到三五十个羊肚菌。
  “有没有可能种出羊肚菌?”三年前,刚到果洛不久,上海援青干部们就有了这样一个设想。2019年,援青干部找到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经过该所的一系列技术攻关后,2020年6月当地羊肚菌人工试种成功,鲜羊肚菌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在全国范围首次创造了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先例。
  2021年,上海投资援建资金1200万元,围绕羊肚菌这一高原特色菌种产业,打造班玛县江日堂羊肚菌产业基地。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已有上海相关公司在青海投资注册农业科技公司,专门负责产业基地的运营,去年,该公司为基地所在的班玛县江日堂乡多日麻村村民分红30万元。“以前种青稞每亩只有1500元收入,现在拿出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就能分到1万多元。”村民们喜出望外。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班玛县食用菌产业预计在未来3年内,复合增长率可达15%,成为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把“金钥匙”。
  上海援青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其关键点在于构建高原特色产业链条。在过去三年,上海援青干部帮忙建设农牧产品交易大厅、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发动成立果洛州产业发展公益联盟、制定农牧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贴费管理办法,深挖果洛的资源禀赋,将其转化为产业资源,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牧区各方面进步,让农牧民的收入持续增加。
  解决人才紧缺难题
  人才紧缺仍然是对口支援工作最大的瓶颈。在过去三年,一方面,援青干部制定智力支援系列行动计划,以“传帮带培”模式,协助组织当地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挂职、进修、培训,重点推动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跟岗培训。另一方面,援青干部也在创新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首次利用援青资金面向社会招聘有资质的医务、教师人员,目前已有25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岗,有效缓解了果洛基层教师、医生紧缺的问题。
  “果洛的基层教师存在结构性紧缺。”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冯志勇介绍,调研中,他们发现因财政有限,果洛的教师、医生编制紧缺,难以吸引优质的教师、医生,为此,上海援青团队尝试利用援青资金招聘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和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市场化机制吸引人才。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为乡镇卫生院招聘的一批医生已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
  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创新的做法也被应用在队伍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中。在果洛,上海援青干部都熟悉“钉钉”消息的声音,这是因为上海援青团队依托钉钉平台针对援青项目专门开发应用,将项目管理与日常管理整合于一个平台,集成了项目监管、任务管理、事项报批、健康监测等20多项功能,与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手机、PC等终端无缝对接。
  有了这套系统支持,相关数据、项目进度一目了然。援青项目涉及的领域多、地域广,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制度+科技”推动了援青项目管理水平逐年提升,这三年,上海援青团队共推进实施对口支援项目238个,投资98070万元,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连续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