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住房资源供给,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2023-03-10 00:00:00
记者 吴頔 刘雪妍
访谈嘉宾:
樊芸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上官剑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
记者:解决好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对一座城市为何如此重要?
上官剑:
青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是参与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的生力军。帮助他们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支持广大年轻人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友好度的重要体现。
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他们怀揣梦想投身城市建设,却面临“买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难题,迫切需要得到有力支撑,不仅要确保人人有房住,更要让他们“有尊严地住”。
樊芸:
青年人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积蓄城市发展后劲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日趋凸显,各地都在花心思、下功夫引才聚才。“住”的问题不解决,青年人才在大城市就很难稳下来,想要成家立业也有现实困难,甚至还会影响婚育:很多人工作繁忙没办法带娃,要么让父母帮忙、要么请月嫂,不仅花销不低,而且需要更多居住空间。
记者:在你们看来,当前青年在住房方面主要面临哪些困难?
上官剑:
青年对居住区域、房源、周边生活配套、交通出行等都非常关注。根据调研,青年更偏好“居住成本较低”或“工作单位附近”的区域,有超过六成的受访青年最希望增加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48.9%的租房青年最希望放宽人才公寓、廉租房、公租房等政策。有研究显示,租房成本、通勤距离是青年在租房中主要面临的困境和压力,通勤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租金占月收入的比例集中在二到四成。
樊芸:
租房的费用现在也不低。一个老旧小区的两房都需要好几千元,还要算水电煤、宽带费等,年轻人一个月才能挣多少工资?有些人可能还会遇到群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记者:如何进一步有效优化供给,让青年“租得起”“租得到”,并且“租得近”“住得稳”?
樊芸:
我曾经对保障房专门做过调研。我们有个年轻同事申请了保障房,地段、房型很好,最后还是放弃了,我们都对此很诧异。后来她解释说,因为这个房子费用相比原来租的房子也没有便宜很多,但是周边却没有配套的生活设施,买菜很不方便。其实房子还是有的,只是因为交通、配套等原因,有些房源并不是很受欢迎,导致大量空置。只要对周边的餐饮、购物、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加以完善,一定能吸引更多青年。
上官剑:
建议在青年发展型园区的建设中,设置一定规模的青年人才公寓,营造良好的青年创新创业生态、产城融合环境,出台相应的人才配套政策等,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落实,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青年居住空间。
樊芸:
现在房价居高不下,政府应该积极引导,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哄抬房价的行为。还可以对提供租赁房源的开发商给予土地租金、贷款利息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的成本。对企业自己组织房源提供职工宿舍的,也可以给予一些补贴,从方方面面减轻青年的租房负担。另外,从政策角度也可以考虑借鉴部分省市的经验,公租房住到一定的年限,可以慢慢转成与政府共享产权,直至最终变成产权房上市,这样会让青年感到更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