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企业
招聘信息
求职简历
就职知识
登录
注册
上海市六医院高薪留人才分配制度改革重实绩
2002-02-26 00:00:00

   
市六医院日前在本市卫生系统率先推出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改革:分配融入技术要素和风险要素,待遇倾斜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特殊贡献,特殊奖励”制度,即在原有工资、奖金不变的前提下,医院再授予29名专家年度特殊津贴。院长何梦乔解释,在分配制度上先行一步是:高薪留人才。
  市六医院此次投入近百万元,对一批“著名学科带头人”、“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临床医学专家”和“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实施分配倾斜,分别给予每人年度5万元、4万元、3万元和2万元共四等特殊津贴。特殊津贴以制度形式固定,但不搞终身制,每年评选一次,有进有出,能上能下;同时,不唯年龄、不唯“出身”、不唯学科,以期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
  分配向顶尖倾斜,是为了留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批人才。市六医院一等特殊津贴获得者均为独树一帜的著名学科带头人,如在中国超声学界赫赫有名的周永昌教授和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于仲嘉教授,均为国务院终身教授获得者;骨科项坤三教授、内分泌科浦权教授和麻醉科曾炳芳教授,都是本学科公认的权威。二等特殊津贴则向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倾斜,入选的基本条件必须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刚满40岁的殷善开教授,在内耳手术和睡眠呼吸暂停治疗方面,水平全国领先。他与放射科的李明华、介入超声学科的胡兵,均已入选本市“百人计划”。
  分配向临床倾斜,清晰显示了医院解决“开刀看病”实际问题的导向。三等特殊津贴获得者、63岁的外科顾问冯昌宁教授,是普外科临床“一把刀”;61岁的放射科杨世埙教授,在放射诊断学这一领域知识面之广,业界公认,其读片能力堪称一流;梁瑞廉教授长期从事急诊,处理问题果断清晰。而年仅45岁的魏盟教授在心脏介入方面操作能力一流,以他为主,医院全面开展了心脏介入方面共14个项目的业务,近日,他还荣获了市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
  分配向青年倾斜,是为了给医院的发展积聚人才后劲。市六医院在四等特殊津贴上不指定明确人选,仅公布十个名额和年龄限制,到年底时,则采用个人申报、擂台竞争、领导评审的方式来决定最终人选。
  为使推出的人才真正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市六医院还对特殊津贴获得者提出了六大自律要求:即服从大局、努力拼搏、尽心尽责、率先垂范、团结协作、医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