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积极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
2002-05-13 00:00:00
近年来,上海交大积极推进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实质性地启动实施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学校的全面合作,在这同时还聘请美国等著名高校的学者担任海外顾问团,积极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构筑成上海交大面向国际的人才高地。
通过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使该校现有教师队伍平均年龄达到41岁,其中50岁以下的教师占76.6%。教授平均年龄51.6岁,其中50岁以下的教授占38%;副教授的平均年龄为41岁。全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13人,占32%;有硕士学位的765人,占40%,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达到72%,高学历的教师显著增加,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得到提升。教师职务结构中副教授以上人员占66%,其中教授为26%,副教授为40%。在高级职务的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62.1%。
根据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的要求,该校明确提出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拔尖人才。学校现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教授和专家,有两院院士16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岗位19个,"长江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3人,其中有15人是99年以后招聘进的,从国外直接招聘的有7位,从国内其他单位引进的有8位,另有8位是本校自己培养的。他们上岗时的平均年龄40岁,最年轻的32岁。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基金的有7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获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45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3人,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16人,上海市曙光计划16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3人。此外,学校还引进了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的中青年教授、连续多年在SCI论文检索排名全国前5位的教授、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教授等。最近,该校提出要特别重视从国内外著名大学特色专业毕业或工作过的博士引进学校,到"十五"期末,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60%以上。
上海交大在积极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注重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年轻教师进行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对35岁以下的教师,他们要求都要进行高一级的学位学习。近三年中,已有80人攻读在职博士学位、55人攻读硕士学位。此外,从2001年开始,对5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和新任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有近150人参加了ESEC外语培训。目前交大已有50多门课采用双语教学。公派教师出国学习进修、合作研究、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的人数年年增加。
近年来,上海交大还先后邀请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访问,聘请230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学术交流、指导研究生和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该校还与22位国内外学者、教授签订了阶段性工作的聘用合同,参与学校实质性的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