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企业
招聘信息
求职简历
就职知识
登录
注册
"上海五年间"之四:招八方贤士上海构筑人才高地
2002-05-28 00:00:00

  “到上海去”,这几乎已成为全国各地以及海外许多人才共同的愿望;“到上海来”,这也已是上海决策者们吸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迫切心声。上海,这座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自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阔开放的气魄,写下了“构筑人才高地、增强人才优势”这篇大文章。
  
有机构更要有机制
  人才的集聚和辐射要靠市场配置,上海是全国最早设立人才机构的,也是最早研究人才市场的。然而,仅仅有一个机构是远远不够的,上海意识到,要构建人才高地,引进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引进人才、吸引人才的机制。
  为此,一系列新举措相继在上海推出: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政府正式提出将实行“上海居住证”制度,该制度为人才“柔性流动”提供配套服务,为他们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子女等方面解决后顾之忧,提供最优惠的待遇。此后不久,上海又停止实施已不适合人才引进的蓝印户口政策;对于上海的人才市场,近两年也有“大手笔”。2001年10月1日,上海市人事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对外受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申请,此举意味着上海的人才市场从此正式放开。该市场的放开,其意义在于使之能进入国际人才市场,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服务,实现人才的国际化配置。与此同时,境外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也将有可能以与中方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大量的国际人才需求信息,提供多种人才流动渠道,从而使上海的人才择业面更广,自主性更强。
  2002年4月24日,原本“国字号”的中国上海人才市场被拆分为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和市人才服务中心,这一改革意味着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一步:由原先直接配置和管理人才资源,逐步转变为制订市场发展规划和准入制度、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运行环境。原先的一部分政府职能将由行业协会承担,人才市场监督管理处将行使执法管理的职能。
  建立市场机制,突破户籍、国籍等政策难点,形成“柔性流动”机制,真正做到“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只管一段,不管一生”,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为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进出自由的人才创业环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走出去招贤纳士忙得欢
  
  6年前,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人才高地”的概念。“九五”期间,上海引进海外留学生1.5万人,吸引外地高校毕业生6.7万人。现在,上海的眼光不仅盯在国内,更提出了抢筑国际人才高地的口号。不久前,上海人事局局长透露的目标是,2005年要把上海建成亚洲的人才资源高地和全国人才聚集中心,人才总量达到137万。求贤若渴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海积极“走出去”,招贤纳士忙得欢。去年8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赴美引进海外人才招聘团”,在纽约地区展开声势浩大的留学人员招聘洽谈活动。35家国内知名企业参加,招聘岗位多达234个,许多岗位的薪资待遇颇为诱人,年薪都在5万美元左右,出价最高的达到年薪10万美元,大多还享有住房补贴、医疗等多项其它待遇;去年7月和今年4月,浦东两次组团赴海外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其对象主要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两次招聘,都在当地引起轰动,曾出现了4000多名留学生角逐200多个岗位的局面;宝钢集团去年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鼓励各子公司面向全球广纳贤才,并于当年11月份首次单独组团,到海外招聘8个学科、38类关键岗位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
  黄菊同志在此次党代会上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引进和造就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经营与管理人才,汇集一批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科技前沿的优秀科技人才”,这是一项长远而浩大的工程,如今,这项工程已拉开了序幕。
  
人才回流“海归族”如鱼得水
  
  当前,有一个名词日渐走热,时常出现在媒体上,这就是“海归族”。它专指从海外学成归来,在国内创业、投资的人士。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引进出国留学人员总人数已达到2.5万多人,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在上海诞生的留学人员企业现在也有1300多家,占到了全国二分之一以上。“海归”一族在上海如鱼得水,行列愈发壮大。
  此外,在国内,前几年从上海到深圳、珠海等南方工作的人才,近来也出现了回流现象,仅据上海经营者人才公司统计,前些年到南方去发展的人才,现在90%已回到上海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从南方回来的中高级人才都十分看好上海的发展前景。有些人才应聘上海的外资企业,是由于薪酬高、待遇好;但也有一些人才回到上海工作,并非由于他应聘的企业薪酬待遇好,而是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本人在这里能施展手脚。更有一些人才从南方回来后自己开公司、办企业。
  据上海市人事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上海人才高地的集聚功能进一步凸现,去年引进人才3.5万多名。其中,引进海外留学人员975人,同比增长76%;引进国内各类人才12898人,同比增长36%。
  ――上海的“人才故事”这些年来真是难以说尽,而日前黄菊同志在市党代会上作的报告中,更将“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作为未来五年要推进的主要工作之一,专列一节加以阐述,可见其重要程度。可以想见,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八方优秀人才,近悦远来,汇聚上海,共同构筑起上海的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