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企业
招聘信息
求职简历
就职知识
登录
注册
上海市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增幅加快
2002-08-07 00:00:00

  最近编制完成的上海人才资源状况报告显示,本市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人才总量至去年底已达到30.9万人,比上年增加..54万人,增幅为12.94%,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增幅。目前本市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人才已经达到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的25.97%,所占比重超过1/4,这表明本市人才总量多元分布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本市非公经济组织中人才的快速增长,正反映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态势。本市非公经济的总体实力去年得到进一步增强,随着一批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全市私营企业的注册总资本达到1812.8亿元,比上年猛增52%,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私营企业有82家,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市私营企业去年上缴税收98.95亿元,增幅高达63.88%。在企业做大规模的同时,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往单一主体产权结构为主,发展到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85%。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壮大、组织完善、科技含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据统计,去年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的应届大学生达9507人,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
  数据显示,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相比,非公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年龄在35岁以下所占的比重高出15个百分点,而55岁以上人员的比重则低近3.5个百分点,明显呈现年轻化程度高的特点。
  根据市委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处所作的分析,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行业中的增加数量和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三个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吸引的人才数比上年增加了15万多人,增幅超过400%,由此导致本市人才资源的产业分布发生了近年来少见的变化,即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除了第一产业略有下降,保持与近年来一致的发展趋势外,在第二、第三产业则出现了第二产业上升7.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7.07个百分点的状况,这样的变化在本市是首次出现。据市委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处分析,导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大产业分布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的分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