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企业
招聘信息
求职简历
就职知识
登录
注册
上海国企人才资本收益率快速上升
2002-09-09 00:00:00

  上海国企的经营者谋划企业发展时,有一个名词出现得十分频繁:人才资本的收益率。近些年,这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资本,在推进企业发展中显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市场竞争从表面看是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而实质上却是高质量人才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但是一项调查却显示,上海劳动者素质还不能适应当前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总体还不高,高素质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十分缺乏。
  为此,上海国企积极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和开发智能潜力相结合。有“中国第一厂”美誉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每年培养50名高级管理人员、5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5000名掌握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知识型工人。历经137个春秋,“江南”仍保持旺盛生命力。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人才培训平台,保证员工年人均培训时间大于70小时,大力培训公司紧缺、急需的人才,企业近3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9.27%。
  完善用人环境,增强了国有企业凝聚力。宝钢集团第一钢铁有限公司在经济状况还很不好的情况下,对大专以上员工实行岗位津贴,并投入数十万元对大学生学生宿舍进行全面整修,并帮助解决结婚无房大学生的住房困难,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积极性,从2000年开始,一钢一举扭转了连续4年的亏损局面。上海市电信公司长途电话事业部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去年高级人才的流失率降到了3%以内,为电信行业人才流失最少的单位。
  上海国企还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从人才中掘到了“金”。成立于1924年的上海信谊药厂,1987年以来先后引进了40多名管理人才,为信谊的发展带来活力和生机,成为近年来国内屈指可数的现代化制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