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
2002-09-28 00:00:00
上海在积极引进“海归”人才的同时,也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的进程,高素质的本土人才是海外归来人士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据上海市人事局提供的材料表明,上海引进的留学人员重点瞄准海外著名高校、世界组织、跨国大企业、金融机构的高层次留学人才。仅去年一年,共引进来沪工作创业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975人。其中,引进来沪定居工作的为592人,比上一年增长86%。在去年引进来沪定居工作海外人员中,博士后有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2人,硕士学位的358人,占总数的90%以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涉及IT、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到2002年6月底,在沪注册的留学生企业已达1700家,总注册资本达到2亿美元。同时,去年共有383名海外留学人员来沪创办企业382家,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59%,注册资金逾7000万元。
与此同时,上海也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本土人才国际化进程加快。上海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蔡志强处长表示,人才国际化并不仅仅指引进海外的优秀人才,更基本的是本土人才的国际化,通过海外人才的传带和各种各样的培训,使他们逐步建立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及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迈向国际化,实现本土人才的国际化。
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海外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不断引入上海,带来了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式,一批国际通用的课程逐渐在人才培训市场中赢得主导地位,MBA、MPA、PMP、ACCA、WTO高级咨询、现代国际物流等一大批与国际标准衔接的通用培训项目与课程,丰富和拓展了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内容,加快了本土人才培训国际化的进程。
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预见,而且事实也已在逐渐证明,高素质的本土人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已成为“海归派”回国发展中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