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吸引高级人才加盟
2003-03-23 00:00:00
当许多大学毕业生将目光锁定跨国公司,以能进这些公司为荣时,另一边厢却有许多大公司的“过来人”夹着公文包奔赴民企怀抱。前不久,上海一汽原总经理南阳就任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集团总经理,引起业界强烈反响。在此之前,上海太平洋百货前总经理王德明带领多名台籍干部,集体跳槽民营企业―――大连万达集团太平洋百货的事件,也震动了上海商圈。
这些为民企效劳的高级人才,并不是特殊的个案。某猎头公司负责人马兰就表示,已经有多名高级经理人在他们的中介下,从外企转投民营企业。著名民企天正集团就招揽了香港的高级经理人助阵,刘永好的周围就聚集了一大批海归派人士。仅北京的民营科技企业,去年就接纳从业人员43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具有高等学历的科技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和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分子。
根据中华英才网1月发布的职位来源的企业类型来看,民营企业的职位占47.40%,外商独资企业占24.77%,国内上市公司在1月的招聘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很明显,在吸纳人才方面,民营企业正在变成主力。
高级人才滚滚流向民企,首先是资本的力量起了作用。民营企业飞速发展,使得这些企业缺乏人才问题加倍突出,加上日渐成熟的民营企业对人才的认识度发生转变,为招才引才,许多民企开出的人才价码不输外企、国企,除了高薪,还有培训、期权、股权等等,自然对高级人才颇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企业和个人成长空间大,尤其是它提供的锻炼人培养人的机会比一些外企和国企更多,这一点也是许多人才看重的因素。相比外企、国企,民营企业招聘人才时更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吉利的李书福提出的招聘原则就是“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人格本位”。理论不用多,够用就行了。投资教育的民营企业中锐集团在它的招聘书上这样写道:“对于应聘者,我们要求不多―――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户口不限;我们不在乎您的过去与现在,只在乎您的将来;我们不在意您目前的能力一定非常顶尖,但我们非常在意您好学的上进心;我们不会官僚主义,我们只会尊重您为公司做的一切;我们会提供您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只要您愿意;我们不会轻易承诺我们会给您很多,但我们会承诺只要您付出多少,我们一定会回报您多少!”。
这些话语显然最能触动真才实学者之心,据最近才市的反映,人们的择业观已开始趋向务实,薪酬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积累有用的资历才是最重要的。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19.3%的人在意企业是否“将员工置于最适合的岗位,以发挥他们的才能”;而认为应该“给员工较高的薪水”的被访者比之要低,为16.9%。很多人不太计较企业是民营还是其它所有制属性。上海大学的小刘毕业后进了一家民营企业,虽然薪酬难以和就职于外企的同班同学相比,但这两年,他被公司派驻外地单枪匹马闯市场,结果练就了一身本领,眼下身价已令同学们羡慕不已。
近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一批官员开始离开政府寻求新的天地发挥才能,民营企业又成为这种人才最积极的争夺者,吉利就不仅网罗了南阳,还吸引了浙江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徐刚弃政从商;曾在浙江龙泉市长位置上叱咤风云的副厅级官员楼志新,几个月前把办公桌挪到了浙江传化集团副总裁办公室。
高级人才攀附民营企业高枝,无疑推进了民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这对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培养一支职业企业家队伍是大有裨益的。不过,在引进人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同时,如何寻找淡化“人治”色彩和强化制度推动的均衡点,显然不是简单的课题。任何企业都不能指望靠一两个空降人才实现企业的突变,求才若渴的民营企业还需在空降人才与“土著”员工的融合上、人才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上再费一些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