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招揽28万贤士 浦东正崛起人才集聚高地
2003-10-14 00:00:00
10月1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2003上海浦东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半天就吸引了近400名中国留学生前来应聘,是5年来国内在德举办的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的人才招聘会。经过13年的开发开放,浦东人才总量已超过28万,一个人才的集聚高地正在崛起,成为本次欧洲招聘会的最大卖点。已在德国求学、工作11年的柳斌说:“我的归属在中国,而浦东发展机会很多,我应当回去。”
人才高地的磁场越来越强大,首先在于浦东“爱才”。1993年,还处于开发初期的浦东率先面向全国招聘40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仅引来一批高素质人才,还宣传了浦东开发、树立了浦东开放形象。1995年,浦东率先推出不限户籍、不限年龄、不限职称、不限资历、不限企业属性吸引人才的“五不限”政策,成功引进一批高级人才,创建了以孔祥东、李国君、胡荣华等名人命名的特色学校。1997年,浦东首创以项目为依托整建制引进人才的做法,有力地支持了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和“三港”建设。2000年,浦东率先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新区已有博士后工作站20多家,进站博士后40多人,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浦东又率先在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开通“名校――浦东青年创业人才”直通车,当年吸引人才454人。
浦东也是“炼才”的大熔炉,在引进人才之后积极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首先是加大外向型培训力度。新区先后派出738名干部参加出国短期培训,99名干部参加出国中长期培训;并通过参与外国专家的合作项目和引智项目,开展了不出国门的外向型培训。目前已有66%的参加过外向型培训的人员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其次采取党校培训、导师带教和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青年人才,先后在重大项目办公室、信访办公室、区委(府)研究室和部分街镇建立了19个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三是坚持“赛马场里选骏马”,通过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开发公司和经济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成功地实现了从机关干部到经济工作一线干部的转变;坚持把干部放在重大工程第一线去检验,做到“筑路育人”,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坚持把干部放在矛盾集中、条件艰苦的基层岗位去磨炼,通过在动拆迁、再就业、信访等急、难、险、重的岗位的攻坚会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驾驭全局的能力。
浦东还特别“惜才”。这些年来,浦东先后建成专家公寓、高级人才公寓和青年人才公寓350套,为2100多名青年人才和高级人才提供了创业初期的过渡住房,目前正在建设博士公寓;今年,又为符合条件的36名留学人员提供每人每月800元的住房租金补贴;同时,还为200多名留学人员解决了子女入学的实际困难。浦东还积极为留学回国人员创造条件参政议政,至今有17名留学人员成为新区政协委员,其中常委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