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4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好中求快,支撑带动”专题务虚研讨会。在3月24日的集中研讨会上,市、县(市、区)和部分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作了发言,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对发展我市旅游业高度重视,为推动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
泉州市委郑道溪书记指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制定出台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策划推荐文化、滨海、生态等精品旅游路线,培育品牌旅游龙头企业,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争取泉州石井新港被列入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推动泉澎直接往来常态化。以拓展经贸游、宗教游、寻根认祖游、文化游、教育交流游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泉金客运航线规模,推动“泉州湾—澎湖湾”旅游双向对接。
丰泽区许维泽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还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旅游业,要充分利用泉州旅游资源丰富和旅游客源充裕的优势,统筹整合自然、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着力培养开发“海丝”历史文化、清源山生态休闲、南少林宗教武术三大景区,积极打响“海丝”、南少林、 埔女三大旅游品牌,以促进中心城区旅游业的发展。
惠安县李转生书记指出: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上,惠女风情、名胜古迹、雕刻艺术、滨海风光等品牌将不断丰富泉州“海丝文化”的内涵;城市构建从传统的城镇区向现代化港口工贸旅游区发展;在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上,打造旅游经济,以南部特色旅游品牌和旅游项目开发为带动,构建崇武对台经贸旅游区;在文化品牌效应上,惠安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崇武镇荣获“中国魅力名镇”和“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称号,“惠女风情”列入福建五大旅游品牌之一。一是融入泉州文化名城建设。尤其要发挥惠安独特的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雕艺文化、海洋文化等资源作用,丰富大泉州文化内涵。二是融入旅游商贸业发展。依托“一城一桥四湾”,打响特色旅游品牌,启动泉州海洋城、泉州游艇俱乐部以及一批星级酒店建设,做大做强旅游和商贸业,着力打造“海西”旅游度假基地。三是融入惠安城市个性与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德化县陈全顺书记指出: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发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和“福建省最适合人居地”等品牌效应,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开发资源,强化旅游项目招商,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开发旅游精品线路,逐步扩大旅游客源,打响集陶瓷文化、绿色生态、宗教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中国瓷都?戴云之旅”品牌,推进旅游强县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市旅游局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好中求快,支撑带动”研讨会精神
3月26日,泉州市旅游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好中求快,支撑带动”研讨会精神。颜年安局长指出,此次会议思路新,手笔大,项目优,氛围好,对下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委“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工作主线的认识,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根据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今年我市旅游工作的重点。
根据研讨会精神,为推动我市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旅游部门的工作思路是:突出一个中心(即:建设旅游目的地),打造三大板块(即:泉州市中心区历史文化游、蓝色滨海游、绿色生态游),谋求五大新突破、实现五大新提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谋求项目带动新突破,实现产业集群新提升。要立足旅游资源特色,创新项目策划思路;立足旅游资源特色,创新项目策划思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旅游投资环境。二是谋求资源整合新突破,实现品牌打造新提升。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魅力独具的旅游精品;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做强做大,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大力实施文化兴旅战略,塑造具有强烈泉州地域特色的整体文化旅游形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挖掘旅游产品价值,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和吸引力。三是谋求区域协作新突破,实现综合竞争力新提升。要充分发挥亲缘优势,发展对港澳台的旅游交流合作;深度挖掘合作潜力,推进省市际的旅游交流合作。四是谋求营销手段新突破,实现客源市场拓展新提升。要完善旅游地形象识别系统,树立泉州旅游整体形象;多元化开展市场营销,提高泉州知名度和美誉度;巩固挖掘传统客源,积极开拓新兴客源。五是谋求队伍建设新突破,实现人才素质新提升。要构建人才交流平台,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旅游”良好氛围;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力争2007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超过1700万人次,增长17%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70亿元,增长18%以上;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4.8万人次,增长13.1%;旅游创汇4.8亿美元,增长14.3%。
泉州市人大组织《福建省旅游条例》讲座
3月29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省人大财纪委陈劭平处长作《福建省旅游条例》专题讲座。市人大常委、各县(市、区)人大领导、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旅游局机关等100多人参加听讲座。讲座从什么是旅游法,立法依据作了畅述。着重讲了四个问题:1、法规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旅游者,二是旅游经营者,三是政府相关部门。2、法规中法律关系的客体。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有物,也有行为。3、法规的主要特点。(1)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2)明确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督检查的职责。3明确引入市场机制处理旅游资源的经营权。(4)明确提出旅游业反对地方保护主义。4、法规的实施。(1)《条例》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我省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条例》对“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对我省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条例》出台实施近5年间,福建已经跨入旅游大省的行列。
通过讲座,大家进一步明确贯彻好《条例》的重要意义,增强依法维持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