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和谐旅游的战略目标,认真开展诚信旅游、平安旅游、文明旅游创建活动,旅游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呈现七大特点:
(一)服务工作大局,旅游经济跃上新台阶。1-12月,全市共接待中外旅游者883.7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6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8.98万人次,比增20.14%。实现旅游总收入24.96亿元人民币,比增20.61%,其中实现旅游直接创汇3120.78万美元,比增20.81%。Z
(二)服务“三农”建设,“南水”旅游迈出新步伐。抓住“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有利时机,以开展“乡村游”、“周末生态休闲游”活动为抓手,有力地推动了“南水”旅游区的新发展,全市“乡村游”项目开发力度明显加强,基本实现了“规划一批、开发一批、开业一批”的年度发展目标。1-12月,“南水”共接待旅游者44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7.16%。
(三)坚持项目带动,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武夷山风景高尔夫俱乐部、武夷山悦华大酒店相继开业;武夷山自然博物园实现了部分营业;邵武和平古镇、天成奇峡景区、浦城溪下绿洲生态旅游健身娱乐项目、浦城九石渡旅游区、顺昌华阳山风景区、政和佛子岩景区、南平茫荡山旅游文化广场和建阳考亭旅游区等项目都有形象进度。二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建瓯市人民政府、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分别与香港曼特丹奴国际服饰有限公司、香港邦辉(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计4000万美元的旅游开发协议。三是重点景区培育发展喜人。其中,天成奇峡、溪源峡谷、武夷山森林公园、石佛山、考亭书院等五个景区均提前完成了全年接待数。四是旅游公路建设成效明显。继去年完成26条、200余公里的旅游公路硬化路面建设后,今年又完成了41.15公里的旅游硬化任务,全市绝大部份重点旅游区实现道路硬化。
(四)创新促销手段,市场拓展取得新成效。开展了百趟专列专项旅游营销、茶旅联合营销、老年旅游专题营销、“百座城市靓武夷”等主题营销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第十届中华不老城暨海峡两岸中老年文化艺术节、2006年福建南平•香港投资项目推介洽谈会、2006武夷山大红袍春茗会等节事。参加了第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2006国际及国内旅交会和环渤海及北方6个省(市)旅游宣传促销,并取得较好成效。同时,推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1个,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此外,武夷山成为中华不老城的南方基地和首家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实验基地,武夷山古粤城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武夷山“中国茶乡”武夷岩茶大观园被评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邵武的和平镇被评为“福建最美的乡村”。
(五)提升产业素质,行业管理呈现新格局。2006年,全市新批旅行社12家,其中国际社1家、国内社11家,实现了县县都有旅行社的目标;新评5家星级旅游饭店,其中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1家。通过开展旅行社业务年检和星级饭店复核,4家旅行社被注销国内旅行社经营许可证,3家星级饭店被降星或自行申请注销星级牌。与此同时,开展了导游员业务年检和平安旅游、诚信旅游、文明旅游建设系列专项活动。
(六)完善培训机制,队伍建设得到新提高。充分发挥旅游培训中心和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认真开展旅游行业各级各类岗位培训和资格考试,对全市1800名导游员进行年检培训;组织1034人报名参加2006年度导游资格考试,79人参加全国中级导游人员等级考试;推举出全国优秀导游员1人,全省优秀导游员候选人19名,精心选派1名导游员参加援藏工作。
(七)营造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旅游创业竞赛、机关效能建设、民主评议旅游政风行风、挂村服务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都得到较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