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超低价东南亚游相续现身,根据市民反映,这些低价背后藏着不少“猫腻”,业内人士也纷纷质疑,现在的旅行社竞争,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吗?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价格和服务的双重压力,旅行社显得左右为难。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旅行社行业的利润已经处于微薄甚至危险的境地,企业纷纷叫苦连天;另一方面,微薄的利润造成服务和产品的不完善,引致游客的投诉居高不下,对旅行社行业的满意程度大幅降低。
有旅行社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一味削价倾销的行为最终必将令旅游行业的各个环节陷入两败俱伤的困境之中,无异于慢性自杀。
旅行社缘何热衷价格战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竞争激烈,目前不少旅行社采取这种拆分价格的“策略”,将签证费等必要的费用“排除”在团费报价之外,以低价来吸引市民眼球。
有些低价背后还隐藏着“零团费”或“负团费”的陷阱。客人在组团社报名时交纳的团费,通常仅相当于往返交通费,有的甚至连这个费用也不够,旅游目的地的地接费用完全靠安排客人购物以取得回佣来填补。这种起始于东南亚旅游的零团费、负团费操作模式三年多以前开始蔓延,近几年来在国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国内的海南游和港澳游等线路中已经蔓延开来。
旅行社缘何如此热衷于打低价战呢?近几年想去旅游的人日渐增多,但旅行社的生意反倒有减少的趋势,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目前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旅行社没有做好充分迎接市场竞争和市场检验的准备,在服务、产品设计上没有创新、没有优势,就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了。
低价真能一招走天涯?
在淡季,正常的价格调整对刺激旅游市场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近期东南亚游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已非正常的竞争,对旅行社这样一个已经是微利的行业来说,单靠低价就能在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吗?
旅行社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激增,以及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求低价,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惨烈。而低价竞争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游客、旅行社、景点“多败”的局面:旅行社利润减少被投诉增多,游客因为被迫加入的自费和购物项目而难以享受到旅游的乐趣,而旅游目的地因为市场混乱而影响了形象。的确,面对激烈的竞争,仅靠降价一招将造成恶性循环,绝对不足取。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