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福建新闻
北京新闻
商会新闻
登录
注册

深化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服务科普高质量发展

北京福建人 新闻中心 2023-06-02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民生资讯 访问量:1202
< >
核心提示:2023年福建科技馆联合行动“筑梦未来”大型科普活动科普大篷车开进三明中村中心小学国风科学秀、航模飞行表演、科学运动会……日前,由中国科技馆、福建省科协主办,福建省科技馆、宁德

2023年福建科技馆联合行动“筑梦未来”大型科普活动
科普大篷车开进三明中村中心小学
  
国风科学秀、航模飞行表演、科学运动会……日前,由中国科技馆、福建省科协主办,福建省科技馆、宁德市科协承办的2023年福建科技馆联合行动“筑梦未来”大型科普活动在宁德启动,全省优质科普资源汇聚一堂,为宁德学子带去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科技馆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创新创造的重要阵地。过去的十年,省科协致力打造以省市县科技馆作为龙头和依托,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社会专业行业科技馆等协同发展,辐射带动其他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发展的福建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为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此次联合行动凝聚了省市县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社会专业(行业)科技馆等科技馆体系力量,将在启动仪式前后一个多月在全省城乡同步开展。该活动是省科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的举措,是发挥协同组织优势、深化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强化优质科普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的生动缩影。
全省联动 多元供给
大科普工作格局的科技馆探索
  2022年的“六一”儿童节,福建省科技馆里传来欢声笑语。当天,“惊奇实验室”活动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和阵阵欢呼声,与此同时,省科技馆与新一批学校签订了“馆校合作”共建协议,并发布了助力“双减”科普菜单。
  学校点单,场馆送单。近年来,省科技馆深入推进馆校结合项目,认定馆校结合基地校34所,以“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青少年专场讲座、“微讲坛”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科技馆研学等活动。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科普菜单”上的内容也日趋丰富。省科技馆开发了“展品探趣”“古代科技”“古厝科技”“世遗主题”等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资源包近60个。在省馆的带动下,各地馆校结合项目进校园233所,开展活动325场,惠及青少年23.4万人次,努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优质科普资源连接共享,是科技馆建设的新动能。省科技馆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组织全省各级科技馆开展主题鲜明的联合行动。“致敬白衣天使,生命的守护者”、“童心向党,科技育人”红色主题科普月、“科普实验挑战赛”、“同上一堂科学课”……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各场馆间的联合协作及科普资源的连接共享,也提升了全省科技馆体系整体科普供给和服务能力。
  “做好科普工作需要大联合、大协作。除了激活自身具备的科普教育资源外,我们努力挖掘科技馆外的科普资源,实现馆内外资源优势互补。”省科技馆馆长杨勇介绍,省科技馆自2019年起探索推行“科技馆总分馆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学会等,挖掘社会特色科普资源,规划布局、遴选认定一批行业、专业分馆,引导社会力量多渠道参与科技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的可及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目前,我省已认定各级科技馆分馆56家,其中省馆分馆28家。省科技馆举办了分馆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展教人员培训、座谈交流等,并携手各分馆策划推出“探秘分馆”科学夏令营、全球科学记录最完整的恐龙胚胎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制作《科学大探秘》节目20集、短视频35部引发全网热议,线上播放量近860万。
  线下联合行动,线上统一展示。省科技馆牵头制作上线福建省科普场馆数字系统,集中展示全省科技馆分馆及40家市县区科普场馆风貌,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和覆盖力的数字化科普服务体系。此外,省科技馆每年组织举办全省科技馆辅导员大赛、科普场馆建设和科技辅导员培训班等,为科技馆体系单位提供了联合互动、交流学习、共建共享的平台,有力提升科普服务软实力,打造协同发展的新时代科普生态。
公益普惠 人人共享
科普服务均等化的科技馆实践
  邵武市实验小学的黄郑越是个“科技迷”,今年两会期间,她向《中国少年报》发问:“身边没有科技馆,小城市的孩子怎样才能便利地体验科学的魅力呢?”
  “孩子的心愿,我们要尽力满足!”省科技馆、邵武市科协快速响应,3月底,一场主题为“奋进新征程,科普惠八闽”的科普助学活动走进邵武,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与科技展品零距离互动。
  科普大篷车上都有啥?跳舞的回形针、科里奥利力、自己拉自己、VR眼镜体验……科普大篷车把一座座小型科技馆送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为科学教育资源不充足的县级地区群众提供免费科学教育服务。2016年至2022年,科普大篷车在八闽大地行驶了32万公里,开展活动2166次,受益群众268万,已实现全省三轮全覆盖。
  提升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科普的足迹需要延伸得更深更远。近年来,省科协针对实体科技馆覆盖不到的地方,发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乡村科技馆等特点和优势,将丰富多彩的科普展品、科学演出等通过一轮轮巡展、一次次出车,让科普服务的触角不断向乡村基层延伸。
  2006年起,省科协积极筹措2000多万专项资金开展“科普巡展海西行”流动科技馆活动,以大平板车拉着常设展厅展品下基层的科普扶贫助学方式,开创了“规模大、内容多、时间长、覆盖广、创新快”的流动科技馆巡展“福建模式”。2006年至2012年,巡展走过41个老区县,累计行程5万多公里,受惠群众达百万人;科普扶贫助学活动走进123所偏远山区学校,赠送教具近3万件,近5万名山区孩子受益。2013年起,福建巡展纳入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序列,巡展工作进入新阶段,至今累计巡展192个站点,受益群众近600万。
  跨越山水,步履不停。为及时呼应基层科普新需求,进一步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今年,省科技馆组建“科普小分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福建乡村,创新推出“科学家来啦”八闽行活动。活动邀请了生态学专家程国明、天体物理学博士孙正凡、来自台湾的天文学专家范贤娟等两岸专家,配备专业科技辅导员团队,以“科普报告+科学表演+科学课”形式开展,目前已走进宁德市10个区县31所中小学校,惠及师生约3.3万人。接下来,科普小分队还将陆续走进偏远海岛、革命老区,不断增强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科普获得感。
  在省科技馆的示范带动和组织发动下,各地各级科技馆体系单位常态化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今年3月,泉州“启梦者”基层科普巡展启动新一轮旅程,该项目十余年来足迹遍布泉州市1000多个偏远学校、社区、村镇,总行程超12万公里,受众200多万人次,成为受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等13部委联合表彰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同是3月,武平县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开进了刘亚楼红军小学,这辆2016年就飞驰在全县的大篷车,前后汇聚了128名科普志愿者,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30多所学校,甚至疫情防控、田间指导都不缺席。由省科协援建的全省首家乡村科技馆——福鼎市楮楼村科技馆,自2021年开馆以来持续吸引着当地孩子,无皮鼓、模拟吊机、自行车发电、机器人等展品,在潜移默化中编织了孩子们的“科技梦”。从一线城市到乡镇农村,从场馆展厅到校园村社,全省各级科技馆齐头并进,有力提高了科普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日前公布的《福建省“十四五”科普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2025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6%,科普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抓科普就是抓创新,抓创新必须抓科普。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学理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科技馆体系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联动共享、创新升级、整合发展,以现代科技馆体系的新作为,为科普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