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黄金周:三坊七巷正在整修(图)

来自:新华网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404


三坊七巷正在整修


文人骚客常常聚会的光禄吟台


水榭戏台是三坊七巷的文化核心


    记者昨日从福州市旅游部门获悉,今年国庆期间,福州市新推出的“三坊七巷访胜游”,将把林则徐纪念馆、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宫巷、文儒坊等景点,以及拟首批修缮的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和水榭戏台等组成三坊七巷旅游的第一批路线。

    据悉,福州市有关部门目前正对三坊七巷的一些景点开发修缮,那么,首次向游人亮相的三坊七巷将是怎样一个面貌?游客在国庆期间又可以看到哪些景观?昨日,本报记者  和福州市旅游部门以及文物专家,对三坊七巷这条全新的旅游线路进行了探路。

    三坊七巷看点扫描

    看点一    宫巷几多显贵藏其中

    据了解,宫巷,是因为巷内一个紫极宫而得名,却因为许多近代风云人物而闻名。清代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都曾住在这里。

    文物专家告诉我们,这里是当今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是三坊七巷中名人故居最多的一个巷。这里有明代的建筑6座,清代的建筑13座。其中面积在千平方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座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

    记者信步走进几家名人故居,豪门住宅结构精巧,镂花窗户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算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令人叹为观止。

    宫巷24号是林聪彝的故居。他是林则徐的次子,曾任清代布政使。根据记载,这个宅子建于明末,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前后四进。算起来,这里应该是明、清年代福州最大的一座豪门住宅了。

    往前走几步便是沈葆桢故居,他是林则徐的女婿,更是清船政大臣,声名显赫。他所住的房子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布局严谨、装饰华丽,是典型的明清福州豪门,与主人显贵的身份十分相称。房子前后四进,每进均有墙分隔,按大院格局平分为三座客厅,每个客厅前后都有天井。天井左右或是披榭,或是回廊,左右有花厅、书院。

    看点二    陈承裘故居六子科甲的风光

    坐落在文儒坊的陈承裘故居,是三坊七巷即将开放的另一个亮点。据文物专家介绍,陈承裘生于1827年,逝于1885年,名气不大,但他的六个儿子却是名声显赫。特别是大儿子陈宝琛更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六个儿子中三个进士、三个举人。

    当我们走进陈承裘故居,木柱雕梁威严犹在,宅院却显得有点萧索。整座房子共分两进。老人告诉我们,“文革”前,在大门口有御赐“六子科甲”牌匾。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只有陈承裘最小的儿子陈宝璜一支。

    据了解,这个宅子曾相当豪华气派。首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高达10米,梁架上贴金雕花,厅上所有木构件都细工镂刻。仔细看去,顶上的驼峰刻着4个大花篮。

    历史上还有两位名人,曾在文儒坊陈承裘故居住过。一位是被誉为“全闽第一绣手”的曾明(1887-1973),1952年到1955年曾在这里居住。曾明的刺绣作品曾获得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位是曾明的堂叔即福州籍抗日爱国海军将领曾以鼎,也曾在此间居留。

    看点三    光禄吟台昔日风雅随鹤来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原先福建省高院旧址大院内光禄吟台。据悉,这里在宋代曾是法祥寺院,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任福州知事的程师孟,常在办公之余来寺内闲游,最喜欢登上池畔一方岩石对景吟诗。住持和尚就把那块两米高的岩石题为“光禄吟台”。

    林则徐经常到光禄吟台和放鹤亭来放鹤。后来有人在亭边石上刻了“鹤蹬”两字,并且题诗咏事:“吟台四鹤舞蹁跹,引吭齐鸣立几前”,可以想象当时放鹤亭的雅集盛况。

    看点四    严复故居天演译著仍辉煌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1920年10月,一个老人乘船来到福州,安静地搬进了好友为他在郎官巷里安排的宅子。他就是严复。在这里,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年。

    据了解,当年他的好友、福建督军李厚基为严复在郎官巷的16、17号觅了一所住宅,共625平方米。17号则是两层的房屋,有明显的仿西化风格,该部分一面与风火墙相连,并开有小门通16号走廊。这里是严复当年的卧室。

    □编后

    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和三坊七巷文化是福州市主推的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副省长王美香昨日在福州市调研旅游工作时指出,福州市在旅游开发中,首先要明确定位。要主打文化旅游品牌,把船政文化、三坊七巷等四大品牌作为重中之重发展好。

    海峡都市报  2004-09-17 报道 记者  阙文龙/李坚/文/王浩志/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