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执照“不要紧”,常客愿意来住就行;没有大堂也“不要紧”,接客时照样号称星级豪华;没有评定星级也不要紧,照样打着高星的旗号。
本报“厦门酒店热调查”抛砖引玉后,读者在关注酒店业整体“高烧”的同时,对中低端酒店火热背后急功近利的部分乱象表示忧虑。
“厦深铁路年底要通车,酒店业者正在四处扩张。”有关专家表示,在新一波客流“大考”前夕,应尽量遏止类似乱象,以免继续发酵。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也明确表示,对酒店业乱象,正着手加大打击力度。
暗访调查:“高烧”背后乱象不止
乱象一没执照也“上岗”
执照是酒店的“上岗证”,可有些酒店没执照也在“上岗”。
在莲坂裕发广场,楼下没有任何酒店的标识,但读者“曝称”:这里酒店云集。一进楼,向保安打听酒店的楼层,保安立即警觉起来,质问“有没提前预订?”
原来,这里的酒店,多数是常客。
所谓酒店的“大堂”是隐藏在客房里的,当询问是否有相关执照时,工作人员随口就说,“肯定有,不然怎么开发票。”
这名工作人员翻箱倒柜后,终于找到了一张“执照”———这不是酒店的执照,而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执照,注册资金3万元。
面对导报记者的质疑,旁边的一男子随即解释,“旅馆业是需要特种行业执照的,还在办,不好办!”但话锋一转,他表示,来这里住的客人,大多是常客,有没执照大家不关心。
事实上,逐年增加的来厦游客,催旺了厦门市酒店住宿业,在正规店猛增的同时,一些无证照酒店式公寓也多了起来。而这些甚至连大堂都没有的无证小酒店,对外揽客的名义却是“星级豪华”客房。
根据相关的调查统计表明,目前仅火车站周边就有不具备客房出租资格从事客房出租的酒店式公寓28家,可以说是全市酒店式公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乱象二让客人睡楼梯口
房子租下来,能多开一间是一间。在开辟客房上,一些老板很费心思。
持续的客流高峰,连保洁员的住宿空间都被省下了。对于绝大多数的正规酒店,近乎每一个楼层,都住着保洁员,以便随时为客人服务。
但昨日,在火车站附近的一酒店内,一保洁员正坐在安全通道口吃午饭。“原来住的小房间,现在成了小客房。”这名保洁员说。按照该酒店的门市价,最低一晚收费80元,该小客房可望每月新增一两千元的收入。
在火车站附近的另一家小旅馆,导报记者注意到,原本放灭火器位置的楼梯口,也被开发成小客房了。
调查中,某商务酒店的老板,更是曝出了少数酒店的揽客“秘诀”:不管是单间、标准间、双人间、套房,能多住人,就多住人。
在莲前路上的一家开业不久的酒店,导报记者走访时被告知,入住只要一人身份登记。至于可以住几人,只要客人自己不难受,酒店不干涉。
“很多小酒店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服务上,都远远达不到正常的接客标准,却做‘一锤子买卖’。”这名老板表示,在安全隐患和经济利益面前,有些老板很短视,宁愿选择后者。
乱象三老板不知道自己挂“几颗星”
“这饭店到底是几星?”外地来厦的小刘困惑地站在饭店大堂问道。
原来,从旅行社的介绍中说这是三星级饭店,饭店工作人员则说是四星级饭店,但是大堂内却没有任何星级牌。
像小刘这样被忽悠得晕头转向的游客不在少数,厦门一些根本没有评定星级的饭店,往往打着“四星标准”、“准五星”等招牌招徕游客。
按照2011年的饭店星级评定国标,饭店开业一年后才可以申请评定星级,经相应星级评定机构评定后,星级标志的使用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重新评定。其中,五星级由国家一级评定,四星级由省一级评定,三星级由市一级评定。这就意味着,厦门只有评定三星级饭店的权限。那么,厦门的饭店要评定四、五星级,就要严格按照国家评定标准,符合其软硬件标准要求。
但这些要求,对很多饭店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比如,五星饭店要求“70%的客房面积(不含卫生间和门廊)不低于20平方米”“内外装修采用高档材料,符合环保要求”等。
“尽管打造完以后整体的软硬件水平会大幅提升,但成本是我们所负担不起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一位旅馆业者叹道,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挂“几颗星”。
调查中,导报记者获悉,一部分饭店业者另辟蹊径,走特色小众路线,他们的目标就是做“小而全”的简单饭店。他们认为评星级就是“随大流,没特色”,而且“还多一个部门管着”,所以干脆不评星。
然而,面对这两种情况,部分饭店、旅行社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就开始攀附高星级饭店的名头,误导游客消费。
部门态度:重点打击“乱象”
针对导报记者调查获悉的一些“乱象”,相关部门向导报记者明确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整治。
事实上,类似无证经营,梧村工商所联合公安部门曾展开突击检查,在莲坂一带,就曾发现80间客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80间客房分别属于三家无证照经营的酒店式公寓,分别是万客酒店公寓、驿乐酒店公寓、金色家园酒店公寓,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批,却都已经在正式对外经营,属无证照非法经营。
而针对一些饭店攀附高星级误导消费者,厦门旅游局的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同样已关注到这类“乱象”,已于近期开始暗访调查取证,厦门一家涉嫌擅自制作和仿冒饭店星级标志的饭店就被抓了个正着。
按照新颁布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标规定,饭店星级标志已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登记注册为证明商标,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或认可,不得擅自制作和使用。
任何饭店以“准×星”、“超×星”或者“相当于×星”等作为宣传手段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市旅游局将对攀附星级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专家呼吁:别让乱象在“大考”时发酵
一位在业界被视为专家的旅行社负责人,对导报记者暗访的乱象,近乎感同身受。
“一些新开的酒店找我们合作,对自己是几星级的酒店,也说不清楚,但对外却一直宣称是‘三星级’。”这位负责人坦言,正是类似这样的乱象,时常引起游客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福厦动车开通后,给厦门带来了一波波客流高峰,拟于年底正式通车的厦深铁路,无疑将让厦门城市的接待能力迎来新一轮的大考。
据悉,为迎接持续增长的客流以及新的动车路线带来的客流,厦门仅在建或将建的五星级酒店一旦营业,厦门五星级酒店数即接近30家;而不少商务酒店的投资者,更是四处寻房,进一步连锁经营;不少小酒店的经营户,甚至四处寻觅,哪里还适合再开些小酒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位老板看来,在新一轮的客流高峰前,类似上述中小酒店的不良现象应尽快遏制,“否则,一旦继续扩张,这样的乱象,还会继续发酵,最终影响整体形象”。
瑕不掩瑜。福建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彭一万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除了高星级饭店的快速增长,中小酒店、旅馆的大量增加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也顺利度过了第一波大考。在新一轮扩张中,彭一万分析,也是今后仍然被看好的主要住宿方式,是汽车旅馆等一些中端的补充,“厦门的高、中、低端住宿方式的构成,最合理的应该是2:4:4的比例。”(易福进 曾毓慧 香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