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上获悉,为进一步了解太阳风等现象对地球的影响,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构想实施“空间风暴计划”,通过将三颗探测卫星“放”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不同“位置”,进一步研究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提高空间天气预报水平。
刘振兴院士说,酝酿中的“空间风暴计划”由三颗探测卫星组成,将分别“放”在三个位置——距地球300公里(近地点)至700公里(远地点)、700公里至63000多公里、近2万公里至15万多公里的三条轨道上,分别重点探测电离层暴、磁层空间暴和太阳风等。
刘振兴院士指出,美、欧等国目前注意力集中在登月和登火星上,日地空间探测中由几个空间强国控制的局面正在向多极化转变。“预计到2010年后,目前在行星际和地球空间运行的探测卫星都将寿终正寝。我国是一个空间大国,应该及时提出新的空间探测计划,不断推动空间物理、空间天气预报的发展。”
三颗卫星重量大约都在400公斤左右,有效载荷的功耗约40瓦,有效载荷重量约40公斤。
三颗卫星上共有磁场探测器、电离子层探测器、高能电子探测器、极光成像仪等31台探测仪。
这一计划一经提出,即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并被列入2007年至2013年计划实施的国际与日共存计划中,欧洲有关国家、加拿大和俄罗斯等纷纷表示希望加盟中国空间风暴计划。
根据科学家的设想,“空间风暴计划”将在2005年3月完成第一阶段的方案设计,2005年12月向国家申请立项,争取在2006年6月启动、2010年发射。发射将采取一箭三星方式,一次性将三颗卫星“送”到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