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关键词除了一个“送”字,还应该有个“实”字,就是切合农村实际,带给农民实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初以来,福建省的“三下乡”工作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服务等五大网络,坚持做到“送”与“建”相结合、“送”与“教”相结合、“送”与“用”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今年初,福建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直14家“三下乡”成员单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福建全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三下乡”活动,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分工,做到项目人员落实、时间地点落实、物资经费落实。到目前,福建全省共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200个;送图书下乡617万册;送戏下乡5.35万场;送电影下乡6.94万场;培训农村文化骨干4.38万名;送科技录像带42.6万盒;举办科技大集0.83万场;办科技培训班8663次;培训农民35.3万人次;下去医疗队3806支;农民接受诊治人数332万名。
为了增强“三下乡”的经常性,让“三下乡”成为“常下乡”,福建省各地、各部门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实施福建省委、省政府《乡镇工作纲要》,整合力量,构建了五大服务网络,即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网络、宣传文化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服务群众工作网络。五大网络服务阵地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对科技、文化、卫生、市场流通信息、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的需求,扩大了“三下乡”工作的覆盖面。
福建省各地各部门从为农民多办实事好事出发,坚持做到“送”与“建”结合、“送”与“教”结合、“送”与“用”结合。例如,各地把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农村广播电视迅速普及,三明市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5%和98%,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近年来福建省各地特别注意“送”、“教”结合。农业科技人员下地亲自示范种植,同时抓好农村人才综合培训,抓好“绿色证书”培训,并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岗前培训等。通过贴心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