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6 18”进行曲唱响八闽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324
涂了新型耐热涂料的纸箱,经上千度的烈焰喷射10多分钟,仍不会起燃。1月11日,由省发改委与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共同主办的留美学者项目成果推介会上,来自美国的林志共博士演示的“AMCOAT3381—新型耐热涂料”引起了与会的企业家极大的兴趣。当日,福建创鑫科技有限公司便与林博士达成合作意向。
  据福建留学生同学会秘书长郑瑜女士介绍,“6·18”让留学人员尝到甜头,目前项目成果对接已成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已成为他们日常化的工作。目前,已举办了两场留学人员推介会。
项目对接:你方唱罢我登场
  留学人员推介会只是第二届“6·18”之后,福建省各地项目成果对接日常化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省发改委项目成果推进处了解到,厦门市计委继首场电子信息专题对接会后,去年9月21日又联合厦门大学等举行了生物医药领域项目成果和企业需求对接会,共推出项目成果34项;福州市计委于去年10月下旬在武汉召开福州市企业与武汉高校专题项目对接洽谈会;去年11月25日,省经贸委、省产学研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泉州市政府共同举办了福建省纺织行业产学研现场会,共签署了36项产学研合作协议、意向,签约1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1380万元,预计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亿多元。
  上月中旬,厦门大学首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技大篷车”福建全省巡回推介活动,共推介400项科技成果和200多项专利技术,有100多个项目和企业实现了对接。带队的校长助理庄宗明说:“这次上门推介不仅让企业知道我们已经做出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在平时为科研项目转化建立了长效机制。”
政府扶持:四两拨千斤
  “6·18”签约后的项目,进展如何呢?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福建省成功举办的两届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成功4000多个项目,60%的项目建成投产、动工建设或开展动工前准备工作,20%的项目已进入深入洽谈阶段。一些地方还把“6·18”项目深化成招商项目、重点项目、企业上市项目,促进项目落成,做大做强。
  两年来,省发改委共安排5批促进成果转化扶持资金项目,安排资金1.264亿元,扶持的335个项目,带动社会各界投资75.36亿元,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项目。在目前市场机制发育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政府扶持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成了一大批项目落地,带动了一大批投资,转化了一大批成果。如建瓯特艺竹木有限公司获得省里安排回收性投资资金100万元的纳米改性竹炭生产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建立了15个竹炭基地,年可产竹炭近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据悉,今年省政府将安排一定资金,加大生态环保项目的征集、推介、对接和转化,将进一步发挥对项目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夯实基础:努力迈向国际化
  国内的科研成果为我所用,世界的科研成果也应为我所用。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都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海外科研单位,提出“6·18”要迈向国际化。国际化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语言关。为此,福建省将率先在国内组建翻译人才数据库,为“6·18”等重大经贸和外事活动提供翻译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位翻译人才踊跃报名。
  此举赢得企业界一片叫好声。一位民营企业老板说:现在来参加福建省经贸活动的老外越来越多,语言沟通不仅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引进,还关系到福建的投资环境。
  “6·18”注重长远,不但储备项目,还开始培养专业型人才,进行人才储备,真正成为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的平台。
  在留美学者项目成果推介会现场,福建省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成樑告诉记者:“去年‘6·18’的项目让我大开了眼界,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要引好的项目,就得把眼光放到全国、放到全世界,所以我现在对境外项目特别兴趣,每次活动都争取参加。”
  据了解,“6·18”组委会办公室在积极对境外项目进行跟踪扶持的同时,今年加大了对境外项目的邀请和推介力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