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福建海洋经济三产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356
福建省的海洋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95年的38∶16∶46调整到2004年的22∶15∶63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记者从26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海洋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介绍,近年来,福建省海洋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福建省海洋经济总产值达1730.93亿元,是1995年436亿元的近4倍,年均增长16.5%。福建省的蓝色产业正崛起,传统的海洋渔业已从海洋捕捞、养殖、加工,向食品精深加工、海洋生化等行业延伸。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十几个门类构成的蓝色产业体系,已逐渐成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柱之一。
  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上福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突出抓好海洋“四个管理”:海域管理、海洋环保、海洋科技和海洋监察,使福建省的海洋综合管理与渔业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福建省的海洋功能区划、海域勘界及河海划界等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13.6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家园,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加强立法规划,构筑完善监测网络,创新海洋环保工作机制。2002年12月福建省在国内率先颁布实施了《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还制定实施了10多部涉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海洋环保的规划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对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规范化管理。
  去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既凸显了福建省海洋的战略地位,也为福建省海洋事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今后福建省的海洋开发,将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升级为重点,着力培育港口运输、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深海旅游、船舶修造、海洋能源及其利用等六大主导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凝聚力和带动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着力增强海洋经济对内陆山区的辐射带动,实现海陆联运,共建大海洋经济圈。在海洋管理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海洋法规体系和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体系,严格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与渔业资源保护,建立完善海洋、交通、国土、环保、工商、海事等相配合的海上执法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海域管理工作站和村组海域管理协管员队伍建设,确保福建省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海洋保护管理的有序进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