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回望海交会:六年写辉煌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291
1999年 关键词:首届“海博会”
  1994年,福州开始举办招商月活动。到了1999年,招商月活动添上了一抹新彩,正式启用了“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科技文化博览会”的名称。这就是首届的“海博会”,海交会的发端。
  首届“海博会”规模之大在福州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当时海峡西岸展示高新技术及产品的最大的盛会。祖国大陆有553家科技企业登台,台湾则派出了260多家科技企业亮相。
  看点:多媒体新技术
  在1999年的“海博会”上,台湾高科技企业带来了众多新技术:台湾淡江大学的盲人张金顺在榕城演示了他在全球首创的一套专为视障人士发明的电脑软件,有了它,视障人也能跟常人一样“看”电脑;巴掌大的E-book电子书,能存储400多万的文字和图形资料;薄薄的等离子显示器……不少刚刚走出实验室的新技术借着“海博会”的平台,转化成巨大的产能,几年后,这些新产品已经飞入百姓家,成为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消费品。
   2000年 关键词:新千年首次招商
  2000年的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两岸科技成果交易会是福州新千年首次招商盛会,“海交会”这个名称从这一年浮出水面。看点:网络招商跨国公司
  2000年中国互联网热方兴未艾,福州也推出了颇有创意的首次网络招商,得到了国内外网络投资商、融资商的热烈响应,最终共签约26个项目,融资金额达2.91亿元,有9家企业落户福州软件园。中国电子商务的先行者、福州人王峻涛率一众网络风云人物集体亮相,他们成了榕城人心目中的英雄。
  跨国公司的参与也是这一年的新热点。沃尔玛、惠普、爱普生、东芝、诺基亚等5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派出高层次代表参会,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商业跨国公司纷纷抢滩福州。
   2001年 关键词:创新
  本届海交会共有507家企业、单位参展,展位规模达1072个,观众达28.8万人次,创下了福州展会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特设了台湾电子通讯馆、台湾机电馆和马祖展区。泰国政府还首次赴中国大陆举办大型商品展——首届泰国(福州)商品博览会,异国风情吸引了不少榕城市民。
  看点:金山工业区亮相
  金山工业区在第三届海交会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首期开发的1500多亩用地全面推出招商。金山工业区将被建设成为市本级经济重要增长点、国有企业转移的重要承载点、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根据规划,该区要发展成为城市人口3万~5万、工业用地约8000亩、可容纳百家以上工业企业、年工业总产值约200亿元的具有较强生产与服务功能的城市工业区。在产业导向上以“两高两低”(即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为主,工业区用地将分隔成机电一体化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电子信息园、生物工程园、综合工业园等五大功能分区。
   2002年 关键词:实效
  本届海交会最突出的特点:一是讲实效。在运作模式上尽量减少政府财政投入,追求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据记者了解,两年来市财政对招商月的投入已连续递减30%。二是在活动安排上尽量避免大规模、没有实效、形式上的大型招商活动,追求小规模、专场招商,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本届海交会首次设立外国商务机构展区以及金门馆。
  看点:跨国公司论坛诞生
  本届海交会“新生儿”———跨国公司论坛在福州诞生。这个由韩国SK集团SK中国公司、德国西门子(中国)公司、瑞典爱立信(中国)公司、新浪网、加拿大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6家跨国公司发起成立的非官方、非赢利性会议组织,将促进和加强中国与跨国公司在商贸和投资方面的合作,每年举办两次,上半年固定于5月18日在福州举行,下半年于10月份不定期在北京举行。跨国公司论坛的职能是共享跨国公司的经验,为政府提供咨询,并成为各跨国公司与政府各部门沟通的桥梁。
   2003年 关键词:海交会新展城
  2003年招商月活动更名为“中国(福州)海峡科技成果交易暨经贸洽谈会”,简称仍为“海交会”,又称“5·18”活动。海交会首次启用了金山新展城。至此,创办10年的招商月画上了句号,但它为福州发展带来的近百亿美元的外资是永远无法忘却的功绩。
  看点:市级工业园区产业链招商
  本届“海交会”上,市级工业园区成为投资新热点,金山、江阴、元洪、滨海、青口、软件园等6个市级工业园区在本次海交会期间有56个项目动工,37个项目投产。
  同时,产业链招商也成了最热门的词语。围绕“龙头”项目,我市进行了一系列产业链招商活动,带动其上下游项目投资,形成企业簇群和产业链。如福州开发区先后引进NEG玻壳、LG荫罩片、JVC电子等10多个项目,为华映光电提供配套,使显示管产业链项目的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闽侯则着重引进“汽车链”。
   2004年 关键词:四盛会联袂登场
  这一年,第六届海交会与第四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首届闽商大会、首届中国商品交易会联袂登场,显现出非凡魅力。
  看点:码头
  本届海交会上,码头项目成为外商投资热点,签约5个项目,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凸显了福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山东鲁能集团的两个5万吨级码头总投资额10亿元,选址在罗源湾碧里港区;总投资1亿美元的可门港集装箱码头和投资6亿美元的可门石化项目等让可门港成为海交会上备受瞩目的“明星”。本报记者安梓
  部分“明星项目”
  ●在1999年的“海博会”上,全球第二大跨国连锁企业麦德龙签约进驻福州,总投资额2000万美元。2000年5月28日麦德龙建成竣工,营业后年销售额达10亿元。2000年,沃尔玛(福州)山姆会员店在杨桥西路破土动工,之后沃尔玛又在福州开设了两家门店。众多跨国商贸巨头抢滩榕城的结果是,市民买东西的选择实在太多了。
  ●2000年海交会上,福州软件园产业基地在风景秀丽的五凤山正式揭牌。福州软件园是继北京中关村、东北阿尔派等软件开发区之后的第九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规划用地1000亩。今年海交会前,软件园第四期建设将全部完成,最终福州软件园的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60亿元,成为海峡西岸最重要的软件业基地。
  ●有关江阴港的建设项目在历届海交会上都是重头戏。位于福清江阴半岛南端的江阴港是全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为国家交通部“十五”重点建设的国际集装箱和大型散货的中转港区。由福州港务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印尼林氏集团和福清市政府共同投资4.5亿建设的一号泊位,已于2002年底建成试投用,2004年9月,二、三号泊位5万吨集装箱码头动建。今年还将全面启动4至7号泊位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两个5万吨级泊位大型散杂货码头和10号泊位5万吨级化工通用码头的建设项目。至2010年这里将共建成10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