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省财政厅厅长马潞生受省政府委托,向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汇报了2004年省本级财政决算和200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会后,财政厅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上半年福建省财政运行状况和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福建省财政运行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应收尽收促增长。截至6月30日,福建全省财政总收入实现379.24亿元,占年初预算的54.1%,可比增长23.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201.19亿元,占预算的54.4%,可比增长21.1%。收入结构也出现了积极变化,稳定性进一步增强。首先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财税贡献率比去年同期稳步提高,税性收入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始终运行在高位区间;其次国内流转税和地方小税种较快增长,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另外地市收入增速继续加快,收入增长的同步性增强,九个设区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79.9亿元,增长23.9%,收入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地区增幅差距比去年同期明显缩小。
二是惠民办实事力度加大。措施包括:帮助困难乡镇解决运转经费问题,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补助制度,对免征农业税和取消原木特产税后财力减收的县市区进行补助,改造福建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实施高校困难生助学奖学金制度,开展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目前这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财政部门已经全部落实年度项目资金,并按工作进度拨付资金。
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今年福建省财政继续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而且更多的在政策、服务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在支持交通建设方面,省级财政筹集预算内外资金8.8亿元,用于福建全省“年万里农村路网”建设和改造,支出3.7亿元大力支持京福等高速公路建设,通过加大预算内投入和启动投融资力度,支持与中央共建的5条铁路建设;在促进外贸出口方面,省级财政落实5亿元资金,继续实施省级承担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办法,积极配合争取并取得中央同意,增设福州、泉州、福清等三个出口加工区,促进外贸出口;安排落实挖潜改造资金2.98亿元,用于煤炭、冶金、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重大技改扩建项目的贷款贴息,以及个别行业增加资本金扶持项目等,对15个省级以上重点开发区给予奖励补助;在农业投入方面,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支农支出8.61亿元,重点支持“六千”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排涝工程、洪水预警系统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统筹协调促和谐。今年福建省各级财政部门继续把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福建全省财政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科教事业发展、推动“平安福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省级财政还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闽江等“五江二溪”重点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及跨区域环境治理。
从上半年经济和财政运行情况来看,福建省财政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洪涝灾害给财政造成减收增支的压力,对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二是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长,工业品价格高进低出,使制造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面扩大,企业所得税的增幅逐步回落;三是部分地区财政比较困难,财政赤字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和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背景下,福建省各行各业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经济仍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势头。下半年,经济的供需协调增长,将继续保持对经济的较强拉动,较大的贸易顺差将有力拉动生产总值的增长,民营经济的持续活跃,也将进一步增强福建省经济的活力,这些因素都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得到显现,相信年初预定的财政收支任务是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