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21日就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执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签署后,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年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这位负责人说,备忘录签署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做出新的设限决定,美国已两次推迟对我6种纺织品做出是否设限的决定,我与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也得以缓解。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年我国纺织品整体出口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我纺织品出口达615亿美元,其中6月、7月两月出口均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单月增幅分别达到27.8%和23.2%,较前5个月19.3%的增幅有明显上升。其中前六个月我对欧盟出口共计8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0%,6月份单月对欧出口达到21亿美元,同比增长85%,比前5个月的累计增幅提高了35个百分点,超过我纺织品出口总体增幅,增长势头明显,扭转了今年4、5月份因美、欧相继对我出口设限导致我出口增幅大幅下滑的势头。
这位负责人透露,明年我纺织品对欧出口将获得更为稳定的贸易环境,中欧谅解备忘录的积极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显现。10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将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他类别的纺织品增长空间将更大,我国纺织品占欧盟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该负责人说,目前中美已进行了三轮司局级磋商,第四轮磋商也将在近期举行。应该说,经过多次交换意见,中美就纺织品问题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也都表达了希望达成协议的愿望。但由于在部分问题上仍有重要分歧,双方同意继续就相关问题进行磋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创造双边纺织品贸易稳定发展的环境。
相关链接
贸易商抢关 统计差异
引发纺织品在欧卡关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21日表示,管理空档期内中外贸易商抢出口和抢占进口数量,以及中欧统计差异等因素引发目前我部分纺织品在欧盟海关卡关问题。
这位负责人指出,由于双方内部立法程序限制,6月11日协议签署到7月20日实施监管之间存在一个多月的“管理空档期”。这段时间内,我10类产品均可自由进入欧盟,不需要申领许可证。双方贸易商为规避之后实施的数量监管,在套头衫、裤子和女式衬衫三类产品上出现了抢关出口的情况。双方企业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上述三类商品对欧出口激增。
此外,中欧双方在统计数据上存在的差异也导致了我纺织品在欧盟卡关。造成双方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和进口存在时间差;中方的出口统计不包括从中国出口到第三地再转口至欧盟的产品,而欧方进口统计则将该部分产品计算在内;欧方目前公布的是进口许可证发放数量,与实际进口数量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着管理空档期内欧盟进口商突击领证但至今尚未实际报关进口的情况。
这位负责人称,商务部已经考虑到了企业在管理空档期内可能会出现抢出口的情况,因此给套头衫和裤子类分别预留了6550万件和1亿件的出口数量。据介绍,在获悉有关产品即将卡关后,为防止我已获得第一次分配数量的企业的货物出运后无法在欧盟清关,商务部已通知各发证机构暂停签发有关产品的出口许可证。目前,商务部正在紧张统计尚未使用第一次分配数量的企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