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搭建纸桥,并往上码象棋,领悟桥面形状不同的桥的承受力也不同的道理。
“真是太好玩了!”2个小时的科普游戏活动让永泰县白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意犹未尽。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许多人连福州都没去过,更别说科技馆了。18日上午,福建省科技馆与公益性组织“萤火虫”团队合作的“萤火虫”科普助学计划启动,把科技馆开到了大山深处的农村中心小学里,开到了农村孩子的身边。
据悉,2008年“萤火虫”计划将深入20所贫困山区学校对200名教师和3000名学生开展科普助学活动,为孩子们带去参与互动型科学实验,让他们感受全新的科普概念,帮助他们走近科学。
“真是太神奇了”
工作人员轻轻一踩,“长征火箭准备升空!”刹那间“火箭”蹿上教室的天花板。“哇,真是太神奇了!”一个班的孩子们瞪着眼睛惊呼声一片,这是空气火箭制作课堂的一幕。孩子们好奇地拿着手中的火箭手工纸版跃跃欲试。
剪好机翼,卷好箭身,粘好推进器,塞上海绵火箭头……孩子们迅速地组装着他们各自心目中的“长征火箭”。拿着各自的作品,他们走到了简易“发射台”前,都想看看自己的火箭怎么升空。
“老师,这样的火箭最高能升多高啊?”
“有3层楼高!”
“哇,好厉害!”
在这样的对话里,看着各自的火箭飞起来,孩子们笑声不断。
白云中心小学的郑校长感慨地说:“萤火虫计划下到基层的农村小学实在太好了,我们太需要科普教育了。在游戏里,他们能动脑,动手实践,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知识面,去切身感受科学的进步,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
“我堆了41个棋子”
“38,39,40,41!”一个小男孩屏息凝气地在他制作的纸桥上码象棋,旁边的孩子则一起数数。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里,他拿到纸桥承重比赛中的第一名。“这个孩子擅长动脑筋,懂得交错码象棋,形成了宝塔形,找到了很好的承力机构。”省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跷起了大拇指。
而无线电测向的竞赛中,孩子们拿着仪器,楼上楼下,房前屋后地寻找,最后是一个女生拔得头筹,她对省科技馆的辅导老师说:“老师,这项活动太有趣了!”
电动机床开动起来,一个同学小心翼翼地把模板推向飞速转动的小轴承,“小心点,按着线条来!你都弄坏了!”旁边的小伙伴大声叫起来。中间操作的孩子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刚开始都是这样,大家要有耐心,熟能生巧,等下看看谁的作品最漂亮!”辅导教师在旁边宣布。“好!”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
“省科技馆把科普活动深入到农村校来,这是对农村素质教育的极大支持。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孩子对科学有了感性认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很有好处。”永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郑毓敏说。
半小时拼装赛拿第一
张翔宇紧蹙双眉,他瞅两眼说明书,拿着半成品研究了3秒钟,“帮我弄个小齿轮,对,就是那个!”他俨然一位小指挥家。旁边的同伴看着他安装,七嘴八舌地说道:“装反了,装反了,应该还有这个螺丝!”……
这是机器人探月行动的比赛现场,5组孩子开始了机器人拼装。张翔宇所在的小组,小伙伴团结协作,张翔宇飞快地拼装着,一辆月球车模型逐渐浮出水面。不到半小时,他们就组装完成,在讨论模型的运行原理后,他们着手对月球车进行修饰改装。“加两个轮子吧,看起来更好看!”“好啊好啊,用这个号的车轮,你拿的那个太大了!”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比赛结束,张翔宇骄傲地拿着成品,给大家介绍了齿轮联动的工作原理。在掌声里,他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2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萤火虫”计划的第一站活动圆满结束。
“我国每千人中只有14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不及美国10年前的1/6。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受条件所限,科学素养相对更低些,”省科技馆林学理馆长说,我们希望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科技馆进校园活动,通过“萤火虫”计划,把科普送到最需要它的地方,为提高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科学素质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