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典雅的越南红木家具、玲珑剔透的缅甸玉石、芬芳醇厚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巧夺天工的印尼工艺品、芳香扑鼻的泰国香米和水果、璀璨夺目的日本灯具……来到商交会进口馆,宛如走进了一座异域风情的博览会。
不仅如此,各种肤色的外宾穿梭于展馆,让我们感受到了“5·18”走向世界的坚实步伐。
迈上国际化舞台
进口馆无疑是今年商交会的一出“重头戏”。
本届商交会进口馆面积由上届的6000平方米扩大到近8000平方米;展位数从210个增加到247个,占总展位数的30%。来自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波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家境外企业和机构与会。
“到了这里,才发现带来的商品品种太少了,福建的市场实在太大了。”尽管越南此次占据了30个展位,但组团的越南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李亭山依然感到遗憾。
展品中,既有食品、日用消费品和建材,也有高新技术设备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和物流等方面的产品,来自第三产业的服务商品。特别是以农副产品企业为代表的东盟展区,以东芝照明、五十铃、松下电器等高科技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日韩展区和以医疗器械、教育、物流、环保、商务咨询类为主导的欧美展区的展品,对完善福建省产业结构大有裨益。
尽展海西魅力
商交会引起了世界客商的广泛关注,显现了海西的魅力。
来自印尼的客商戴文华祖籍莆田。虽然生在印尼、长在印尼,他汉语依然说得很好。他告诉记者,7年前曾回到家乡,这次回来感受到福建发展之快。
红木家具是越南第二大出口商品。梅月公司是越南农业部和贸易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公司董事长阮梅月说,去年参加商交会收获很大,今年一口气揽下了8个展位,全方位展示自己的商品。福建的木制家具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技术水平比越南高。她们出口到中国的家具产品都是半成品,可以依靠福建的产业进行精加工。
印度发展局联合秘书处秘书长Sanjeev Kaushal用“非常可爱的地方”来形容自己对福建的印象。他说,参加过世界上很多的展会,这次大会的服务最周到,还为企业配备了专门的秘书。相信印度和福建的经贸往来前景广阔。
日本雪印乳品已经连续参加了3届“5·18”,这次他们还在现场准备了咖啡师挑战赛。公司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开始进入福建市场,就是看中了这里靠近台湾、台商聚集的优势。刚进入福建,他们的网点很少,而“5·18”正好是一个台商云集的展会,很多台商在这里与他们建立联络。
上海出口商品协会会长冯郑州说,地处海峡西岸是福建独特的优势,上海的外贸企业对台湾市场的潜力非常看好,因此他们此次积极组织上海的跨国采购机构参加“5·18”,除了加强与福建企业的合作外,也希望借此多认识台湾客户。
着力增长方式转变
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福建省在外贸发展中着力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在持续扩大出口同时,扩大进口作为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强化进口馆,是作为福建外贸发展风向标之一的商交会引导福建省外经贸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除了强化进口之外,商交会还突出品牌特色,着力提高福建省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本届商交会实施品牌带动,首设品牌馆,集中了福建省50多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免检、商务部重点支持与发展的出口名牌的企业集中展示,让境内外企业享受一场福建品牌的“大餐”。为了引导产业发展,本次商交会还首次设立了馆外展区,展示起重机械、汽车等附加值高的大型设备;在品牌馆中设立了高新机电板块,展示软件和机电类产品。
除了高新技术企业,在服装、鞋帽、工艺品等传统产业中,福建省出口企业也着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转变增长方式。福建顺美集团是一家经营陶瓷手工艺品的品牌企业。公司外销部经理徐光端告诉记者,面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企业通过产品研发带动新的增长,研发费用约占公司成本的50%,在传统的陶瓷工艺品中加入现代元素,产品颇受客户欢迎。
在专营儿童服装的福建野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展位上,公司客户经理童结告诉记者,目前外贸行业的不利因素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有限,这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每年都拿出大量经费提升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和改进产品款式,着力开拓高端市场;二是重视品牌的价值,在所有出口国家都注册商标,从原来的贴牌生产转变为打自己的品牌;三是注重开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走市场多元化的道路。
转变贸易手段也是本次商交会的助推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展会上,福建省的企业学到了一个新名词——逆向采购,即改变以往展会坐等客户的传统方式,由国际采购商设点,发布采购信息,国内的供应商根据自身情况前来,进行“一对一”洽谈,现场贸易配对。
本届商交会邀请境内外连锁商业采购商、跨国公司、大型国际采购商到会,并集中举办数场贸易专场采购对接会。比如18日举办的欧洲专场贸易采购对接会上,来自欧洲的25家国际企业30名采购商带来了涉及建材、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家居工艺、食品等12大类商品价值5000万美元的采购清单。福建省149家优质品牌采购商参加对接。对接会签订了现场订货及意向合同24份,合同金额2312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