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福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168

  近日,福建省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作在莆田召开。会议提出,至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已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实现乡镇通自来水,建成村级供水6250个,受益人口813.2万人,福建全省有74.7%建制村用上了安全饮用水或简易自来水,厦门市率先实现了全市村村通水。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福建省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关注民生,决策凝聚民心。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早在1991年,就把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专项补助资金,致力于发展农村供水事业。决策凝聚民心,实事集聚力量。福建全省各级各部门把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部署,层层落实,各设区市及各县(市、区)政府均把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突出责任,部门集聚合力。福建福建省委、福建省人大、省政府、福建省政协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并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福建省发改委四年安排专项资金6600万元,开展10个县1320个建制村饮水工程建设。省财政厅加大投入,四年安排2.61亿元,实施6171个建制村饮水工程建设,并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管,开设了工程项目资金专户,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省老区办对村饮水工程配套投入218万元。省民宗厅对61个村配套投入357万元。福建省卫生厅积极配合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水质监测和水质化验工作。省水利厅根据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及时安排下达补助资金,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国债资金投入。

集中民智,机制创新活力。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各地集中民智,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活融资机制,创新投入模式,采取“集、捐、引、费、贷”等多形式、多主体、多渠道投入方式。一是采取“一事一议”,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集资兴建村级供水工程。二是转让经营权,引进民间资金兴建饮水工程。三是发动社会捐资,推进饮水工程建设。四是收取林权改革的林地使用费投入饮水工程建设。五是部分乡村利用银行贷款建设饮水工程。此外,一些地方采取为各村供水工程免费提供设计、免收“六千”工程质量监督费和水质化验费等办法,节省工程投资,推进村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重在持续,规范长效管理。在开展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各地采取建前定规范、建中抓质量,建后重管理的办法,逐步建立了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一是明确规范要求。建设之初,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民宗厅、老区办联合出台了《福建省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从规划、设计、投资、施工、验收、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二是强化质量监督。省水利厅每年专门从厅属事业单位抽调8位技术人员,深入各地工程现场开展检查督促,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各地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重视建后管理,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明确了管理责任,建立了职能清晰、权责利统一的管理模式,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长效运行。

为保障福建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完成,省水利厅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要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巩固建设成果;二是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入机制;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建管结合;四是重视水源保护,提高饮水质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