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爱拼会赢花遍地 海西经济新引擎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249

爱打拼活力强劲

晋江市陈埭镇,镇政府二楼荣誉厅,一面写有“乡镇企业一枝花”的锦旗从1984年悬挂至今。

1979年,陈埭镇农民林土秋,用哥哥从香港寄回的8万元钱,以“联户集资”的形式,创办了陈埭镇第一家股份制乡镇企业。福建民营经济以挂户经营的方式,破土萌芽。

从此,得开放风气之先的陈埭农民凭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纷纷洗脚上田。到1984年,陈埭镇民营企业达702家,工农业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福建首个“亿元镇”,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称赞陈埭是“乡镇企业一枝花”,并希望这枝花“遍及福建全省,要有一百枝,一千枝,一万枝”。

如今,在陈埭呈“井”字形的4条大街上,遍布着600多家鞋材店铺,绵延数公里,大至制鞋的机械设备,小到鞋钉鞋扣,只要是制鞋业需要的,这里应有尽有,无一不备。仅仅“鞋材一条街”,年交易额就超过2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

陈埭的发展,是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福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特别是海西战略提出以来,福建省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海西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截至今年8月底,福建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已达13778家,其中完成产值超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163家。在软件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民营经济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目前福建全省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共611家,其中95%以上为民营企业。瑞芯微电子、福大自动化、网龙等一批福建民企凭借各自优势产品,已纷纷占据国内工控、IC设计、动漫游戏等行业的龙头地位。

昔日的“乡镇企业一枝花”已成遍地云锦。

谋升级集聚创新

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得益于近年来福建全省上下形成的良好政策环境。

2005年,时任省长卢展工提出,福建要着重抓好“三个提升”,促进民营经济更充分地发展。一要提升地位;二要提升比重;三要提升水平。

2005年12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

2006年,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把提升民营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吸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为民营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5月,福建省又出台《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简化民间投资的行政审批,进一步提振了民间投资的信心,成为推动今年以来民营经济逆势上扬的一大动力。

在众多“利好”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民营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向新兴产业,企业的产品结构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

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满天星星、不见月亮”,曾经是民营经济的真实写照;如今,福建省民营经济已渐成品牌纵横之势。据统计,在福建省的中国名牌企业中,民营成分高达87%,其中民营企业发达的泉州,获得中国名牌的产品数占福建全省的46%。在晋江,如今汇聚了6000多家企业,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等称号。前不久,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动服装分会在安踏公司成立,天守企业还承担了《运动鞋用聚氨酯合成革》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同时,自主创新正成为民营企业的自觉行动。一些企业已建立研发中心甚至博士后工作站。许多民营企业致力于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泉州海天轻纺集团采用亚洲最先进的工艺,将废弃的塑料瓶变成衣服的面料;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出了国际领先的、能让鞋子除臭的纳米银抗菌技术……

可以说,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基地化、集群化,已成为福建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新格局。目前,福建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一批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民营经济正朝着增长方式集约、产权结构多元、产业组织合理、管理制度科学的方向快速发展。今年1-8月,福建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1634.87亿元,增长10.8%,对福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76.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