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海西精神即“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提出六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都努力践行,为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推动海西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平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海西精神,内涵丰富。“三平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福建的现实表达,是福建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写照,是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参与海西建设伟大实践中所焕发出来的精神状态的突出反映,是对海西建设者们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的浓缩提炼。“三平精神”体现了新时期福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美好前景的坚定追求,突出价值取向,强调道德要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既表现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责任意识,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理念、道德品质、心理状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成为福建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重要的思想基础,成为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的精神孕育于伟大的实践。“三平精神”秉承了福建人民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并在海西建设的澎湃大潮中淬炼升华,大放异彩。多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本着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平凡岗位,始终保持着一股激情和冲劲,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勤力实践,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为海西又好又快发展尽一份责任,捧一份心血,作一份贡献。正是这种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筑起了八闽上下同心谋发展、求先行、争作为的精神家园,开创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崭新局面。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年逾花甲的老同志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在忠诚履职,埋头实干,为海西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如“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罗成财、朱邦月,红土地上的红支书张仁和,奉献海西的建设者李朗红等,都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人生,他们的不凡事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他们既是实践“三平精神”的杰出代表,又丰富深化着新时代海西精神的内涵,激励着人们以满腔的热情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伟大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作有力支撑。随着国务院《意见》的出台,海西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海西发展的宏伟目标,迫切要求我们自觉肩负起中央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需要以具有现代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标准的时代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从而推动我们在新的实践中持续作为,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大力弘扬新时代海西精神,并以此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愿望,这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海西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海西精神必将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业豪情、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满腔热血地投身海西建设,为实现海西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大力弘扬新时代海西精神,就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深入学习、切实践行。新时代海西精神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党员干部应当具备,也是对普通公民的基本要求,应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学习实践新时代海西精神的活动,让海西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培养实干精神、高尚情操。大力弘扬新时代海西精神,必须与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新时代海西精神,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实践新时代海西精神的模范,始终保持满腔的热血、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责任感,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四求作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加快海西建设的伟大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辉煌篇章。(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