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海西东风气势如虹 厦门湾南岸春潮涌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230

海西建设,气势恢弘。在美丽的厦门湾南岸,一座生态型的新兴城市正在崛起。

在省“两会”召开前夕,记者慕名来到厦门湾南岸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采访,尽管遭遇寒流来袭,但看到这里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和繁忙景象,如春潮涌动。滨海新区打造的临港工业、港航物流和高尚人居三个新天地,焕发出持续上升的蓬勃生机,在海西建设中日益耀眼。

在招银港区,记者还看到停泊着6条大船,码头生产十分繁忙,运载集装箱、木材的车辆穿梭不息;在四区深水码头建设工地上,近百部挖掘机、工程车挖山填海,开辟了上千亩广阔的平地;在临港企业的工厂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完成订单任务;在厦漳大桥建设工地上,如长龙般的栈桥已展现在我们面前,五个标段的海上打桩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行走在这一片热土上,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实践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欢快乐章,令人全身热血沸腾。

  小渔村迎来大开发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以发展港口为特色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规模已达200多亿元,港口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以上。2009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区经济社会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港口吞吐量1778万吨,比上年增长32%;合同引资5.38亿美元,比增68.6%;实际到资2.42亿美元,比增7%;固定资产投入27.9亿元,比增22.4%;地方级财政收入4.63亿元,比增21.4%。

目睹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可谁曾想到,十多年前,这里却是荒山野岭、乱石林立、杂草丛生、交通不便的小渔村,真是“山无一片林、地无一垅平”。当时,厦门湾北岸的厦门经济特区正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厦门湾南岸仍是一片沉寂。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蛇口工业区的开创者袁庚先生,寻找对台“三通”的重点口岸时,站在厦门湾南岸的南炮台上感慨万千:“漳州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同处一个厦门湾,同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厦门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南岸却荒凉沉寂,沉睡千年。”

其实,这是一颗尘封雾锁的明珠,一旦放出光芒,将照耀东南海疆。袁庚看到了这里的诸多优势:-8至-29米深水岸线长达13公里,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与厦门一水之隔,且居上海、高雄、香港三大港口之间,有条件发展成国际货物中转港;与台湾隔海相望,有1/3的台胞祖籍是在漳州,这里具备建设对台“三通”口岸的优势。

1992年12月28日,一声巨大的山石爆破声,惊醒了这块沉寂的土地,霎时荒山夷平,波涛臣服。招商局集团联合福建省交通运输 (控股)有限公司、漳州市人民政府、龙海市人民政府等联合开发招商局漳州开发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

十几年来,招商局的创业者们在这块土地上,用智慧与勤劳演绎了当代“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传奇故事。他们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未来,通过填海造地、建港修路、招商引资,艰苦创业,开放创新,累计投入基础建设与配套资金百亿元,完成移山填海土石方量8000多万立方米,造地10.23平方公里,开发规模达19.42平方公里。

   崛起生态滨海新区

采访中,记者看到这里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已成为海峡西岸投资的热点。如今,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错纵横,十分便捷。机场、铁路均在1小时圈内。快艇往返厦门实现公交化,与厦门仅15分钟航程。区内疏港公路连接纵贯全国南北的324、319国道及沿海高速公路。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对台直航口岸的招银港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码头泊位1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两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是福建省最大的集装箱泊位。目前开通了至美国、日本、韩国等外贸货运航线和香港、台湾、上海、大连、青岛、深圳等集装箱航线20多条。而港口的发展则开拓了粮食、木材、钢材三大市场,使其成为东南沿海木材进口业务的重要集散地,而粮食装卸量也为福建港口之最。

漳州开发区已经形成城市化高标准要求建设的供水、供电、通信和道路系统。区内公交车、商务酒店、公寓、海滨度假村、银行、医院、文体馆等配备齐全。区内有幼儿园、实验小学和厦大附属实验中学,可满足区内企业员工子女学习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里还具有人才优势,海内外知名的厦门大学漳州校区落户于此,学生达2万多人,为入区企业在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核心优势还缔造产业集群。目前该区积极培育交通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粮油食品业三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已有来自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40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总投资达30多亿美元。

如今,一个以临港工业、港航物流和高尚人居为特色的新兴滨海工业城区正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充满着活力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正成为海西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海内外厂商竞技的新舞台。

  全力打造海西亮点

谈起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创业历程,正在福州参加省“两会”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斌总是饱含深情,如数家珍。

吴斌介绍,在省、市党委、政府和招商局集团的重视下,当前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正以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契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大投入,兴起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目前在建或即将动工的几项重点工程。

投资百亿元的第四区深水码头。开工以来已经完成20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量,形成的陆域面积约2000亩,将建大型散杂货中转基地和石油液化气中转基地,港口建设计划投资总额将超过120亿元。项目建成后,招银港区年吞吐能力达亿吨以上,将改善厦门港口功能,满足湖南、赣南、闽东南、潮汕等地区的货物集疏运。

总投资52亿元,招商局持股40%的厦漳跨海大桥项目已全面启动,计划2012年底建成试通车。建成后,厦门湾港口的陆路形成了快速的通道,厦门湾南北两岸将融为一体,行车仅需25分钟,经贸往来更加密集,形成半个小时生活圈。

由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出资23%的漳州港尾铁路,于2009年12月31日开工,该项目线路全长约45.5公里,总投资22亿元,建设工期3年。它的建设是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点,保障出海通道,发展闽南金三角地区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加强闽台两岸“三通”与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全长22.08公里的招银疏港高速公路,于2009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道路主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总投资约23亿元,预计2012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港区快速集疏运问题。

连接厦门岛和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厦门南通道海底隧道也在推进中,已列入海西建设规划。隧道长6公里,双向4车道,高5米,行车速度每小时80公里,预计投资29亿元。

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离岸式生态型人工岛,面积达2.2平方公里,现已完成海上施工栈桥架设,将于2月4日开工建设,三年完成造岛工程。这种模式对周边海域影响最小,最贴合自然,又极富厦门湾特色。它将成为未来海西的新地标,集自然生态、人文科技景观为一体,旅游度假、体育休闲、文化娱乐和生态居住的圣地。

区内工业企业大项目也加快建设投产。今年,随着投资总额为6亿元的马来西亚棕油精加工项目;投资总额达16.74亿元的福建凯西钢铁新型高耐蚀节能复合板材项目;豪氏威马公司三期扩建项目、年产值1亿元的新型环保菱镁制品等都相继建设投产,全区将迅速形成三个百亿产业群。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还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和优化环境配套,营造优越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全国第一所跨海而建、学风浓郁的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占地2800亩,2004年招生以来,已培养大批的出类拔萃学子。并为该区的发展及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投资3亿多元,建起了厦们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于2008年开学。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由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与厦门大学共同创办的高标准现代化的寄宿制公办完全中学,占地面积280亩,设计规模为84个班级,其中海外部24个班级,在校生达3700人。目前,该区已形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可满足区内员工子女就读。今年,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还将动工建设。

目前,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把社区环境拟划定为“三海八园”即以海滨、海防、海洋为主格调,建设山地生态园、滨海文化园,打造美丽高尚的宜居环境。

展望未来,吴斌描绘了一幅美丽蓝图,他充满信心地说:“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将抓住机遇,以港口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以交通运输为动脉,以港口及相关产业为支撑,到2015年,努力实现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到时,必将成为厦门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亮点。” ( 原仁开 吴继聪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