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代表委员纵横谈——发展·环保·双赢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235

以往有一种观点——环保是经济发展的桎梏,环境整治会拖GDP的后腿。如何改正这种观点?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让环保和发展双赢?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绿水青山也可变成金山银山

兰美香(福建省人大代表、南平市延平区来舟镇镇长):只要运用得当、监管到位,环保与发展能够实现双赢。比如,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就让来舟镇尝到走农业循环经济之路的甜头。农民上山种毛竹可以丰山翠林、防止水土流失,毛竹长大后既可增加农民收入,下脚料还可以做活性炭等原料,取代煤、木材,减少农村燃料污染。当然,要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双赢,必须把好招商引资关,严格审批、立项程序。同时,挖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引导企业走环保与发展双赢的道路。

林光磊(福建省人大代表、南平铝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不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要转变思路,绿水青山也能变成金山银山。闽北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以壮大农林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以及生物质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打造海西绿色腹地。

  低碳经济本身就是双赢

缪小龙(福建省政协委员、宁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低碳经济本身就是兼顾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一种经济模式。福建省可选择市场经济成熟、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福州、厦门率先实施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先行先试,指导其他城市。从衣食住行等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倡导低碳消费,郭秋水(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球能源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有1/3与建筑物耗能有关。因此,推进建筑物节能,可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行建筑节能,可通过实施适宜的政策,加强监管,改进建筑物节能技术,如在建筑物表面贴上太阳能电池板、把建筑物表面变成浅色,或在建筑物表面种植植物等。

翁若同(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眼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应推广汽车加注天然气,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天然气汽车比汽柴油汽车节省费用约20%。

  既吃祖宗饭又不砸子孙碗

谢兰捷(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人大环境与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的关键之一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近日出台的《福建生态功能区划》,将福建全省划分为107个生态功能区,将成为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在利用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时,要科学合理开发,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既吃祖宗饭又不砸子孙碗。

阮诗玮(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山地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所辖工程建设的领导,抓好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和落实,建筑、工矿企业要有水土保护措施,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实行“谁破坏,谁修护”的强制性措施。

张德耀(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州市第三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一些地方的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应立足可持续发展,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条例,对破坏湿地的,限期恢复原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报记者 潘园园 吴洪 余潇 林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