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们普遍认为,福建省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要集中力量,瞄准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港口的内联外引作用,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带动产业群加快发展。
如何加强“三群”联动发展,代表们纷纷献计献策。
“产业群发展要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同时要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的质量。”谈到产业群的发展时,一名代表建议,应按“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的原则,优化工业园(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从各个环节把好进入项目的质量,从招一般性企业向招龙头企业、产业链企业、科技含量高企业转变。加大力度培育工业园(开发)区的龙头骨干企业,注重强化产业链延伸、拓展。要“强链”、“补链”,指导、协调区内企业建立协作体系,完善区内分工协作关系。
代表们认为,不仅要把10大新增长区域培育成为产业聚集的“主战场”,还要重视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要培育好晋江的“中国鞋都”、南安的“中国石材之乡”、石狮的“中国休闲服装城”、仙游的“中国工艺家具之都”、宁德的“中国电机电器之都”等一批区域品牌。
陈范代表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着眼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强港口资源整合,这为福建省港口现代化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过去的一年,港口资源整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港口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福建全省的港区多而分散,功能有所雷同。他建议,福建省在加强港口资源整合中,应进一步科学论证港区布局与发展现代物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因规划不当、设置不合理、管理无序而造成投资损失、经济效益不佳、运营混乱等问题。
有的代表对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免开发一个港区污染一片海域。宁德的一名代表说,“十二五”是宁德全力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大开放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大规模临港重化产业将落地这里,特别要做到未雨绸缪。
代表们普遍认为,福建省港口资源虽丰富,但也要合理利用,今后要多建设公用码头,少建设业主码头,要保护好岸线资源,宁可少开发,也不要滥开发。
代表们建议,要加快疏港铁路、公路建设。胡继虹代表说,宁德与其他地区相比,疏港铁路、公路相对滞后,应将宁德至古田疏港高速公路列入福建全省高速公路“十二五”专项规划和省、市合作计划,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破解城市‘成长的烦恼’,做大做强做旺海西城市群。”在谈到城市群发展问题时,林光大代表说,现有三大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带动力有待提高,尚需努力挖掘潜力,以形成充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辐射源。他认为,福建省要借鉴重庆、四川成都、浙江嘉兴等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建设的经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拓宽城市发展的链条。
“城市群建设是去年工作的亮点,特别是厦漳泉、福州大都市区建设让人耳目一新,但还要加快进度。”这是代表们的共同心声。陈福州、陈汉夫等代表建议,省政府应成立一个厦漳泉同城化的专门协调指挥机构,对具体目标任务有计划、有部署、 有检查、有落实。陈建平代表说,加快同城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公共服务等硬件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政策同城,才能体现优势。张灿民代表说,厦漳泉同城化要实现差异化,避免同质化,突破区域间行政限制,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让企业在同城化中受益。
代表们还表示,推进城市群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要规划先行,要注重老城区与新建设的“双轮驱动”,要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进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