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泼水盛况 |
23日,第六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在石狮拉开序幕。位于石狮蚶江后垵的澳古渡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是两岸端午文化、对渡文化的盛会。
海水涨起来,人群围过来,延绵数公里的后垵大通道被围得水泄不通,海面上数十艘渔船来回穿梭,猎猎彩旗将节日的气氛烘托得喜气洋洋。
作为闽台对渡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开幕盛典每年都是焦点。今年是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开幕式文艺演出突出“龙子龙孙闹端阳”主题,给海峡两岸嘉宾和游客带来精彩的演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一首《龙的传人》唱出两岸民众的心声。《飞跃端阳》则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师生带来,他们跳着台湾山地舞,巧妙地搭配了闽南语歌曲,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海上泼水、两岸龙舟赛、民俗表演和“攻炮城”等活动,让10万名当地民众与台湾鹿港参访团嘉宾在共庆端午的同时,又一次共同感受闽台民俗文化的魅力。
“从2006年举办第一届两岸对渡文化节开始,我在6年间来了8次,每次都感到分外亲切,今年仅我们鹿港文教基金会就有44只狮子(44人)来到了石狮。”台湾鹿港参访团团长蔡雨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风趣地说道,台湾与福建、鹿港与蚶江有相同的血缘、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信仰,很多台湾鹿港的居民先祖都来自石狮,从2010年开始,除了每年鹿港参访团来大陆共庆端午外,石狮也组织人员到鹿港参加台湾的端午活动,蚶江与鹿港两地民众常来常往,感情越来越深。
活动的重头戏——独具特色的“海上泼水”上演将本已热络的气氛推向高潮。海面上,几十艘渔船竞渡穿梭,来自两岸的船员追逐嬉戏,一盆盆、一桶桶海水化成无数水花,在空中画出一道道的弧线后落在对方船上,人们将泼出的水视为“幸福水”、“吉祥水”,以此驱邪消灾、祈求吉祥安宁。
除具有浓厚闽南文化气息的大型民俗表演活动与“海上泼水”活动外,妙趣横生的“海上捉鸭”、“海上捉金猪”,紧张激烈的两岸龙舟赛等海上民俗活动,与民俗踩街、灯谜联猜、“攻炮城”、闽台红砖古厝保护学术研讨、两岸青年歌舞晚会、闽台美食节、两岸书画家作品交流展、摄影大赛等陆上活动交相辉映,共同上演一场闽台民俗文化大戏。
端午“海上泼水”习俗最早见于明代,盛行于清朝,是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的产物。生活在两岸的同胞为了传递乡音,于端午节期间,在石狮的蚶江以及台湾的鹿港两地举行两岸对渡仪式,以泼水互相祝福,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海上泼水节”。
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的对渡文化习俗已经延续上百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有的海上泼水活动。
这一延续了上百年的两岸对渡文化习俗,既见证和纪念着闽台对渡史,更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情谊、拓展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
吉祥水,幸福水,欢乐海水清又纯;对渡缘,闽台缘,骨肉情缘心连心。 (本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吴金森 王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