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宁德:屏南科学开发破解瓶颈 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来自:东南新闻网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358

  屏南县把“建设海西生态旅游强县”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任务,充分运用“海西应先行,环三争跨越,特色求突破”实践载体,坚持科学开发,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旅游产业稳步发展。今年1-5月,接待游客1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60万元,同比增长51%。

  加强“内整”与“外联”,不断丰富旅游产品。针对旅游产品单一、淡旺季差别明显的现状,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增加旅游产品。在继续完善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仙山松海景区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度假旅游产品;启动城郊天坪山景点建设,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加强漈下村、双溪古镇、漈头村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品;推进鸳鸯湖、太堡楼、刘公岩、天湖湿地等景点开发商务及其他专项旅游产品。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扎实推进古廊桥、古戏曲、古名人、古民居等文化内涵挖掘、开发、保护工作,探索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新形式,密切“文旅互动”。在强化“内整”的同时,按照培育“海峡旅游”品牌的要求,积极拓展“外联”空间,推进白水洋景区与台湾太鲁阁景区对接,实现两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积极融入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深化与闽东各市县旅游景区合作,进一步做大以白水洋?鸳鸯溪、临水宫—翠屏湖、鲤鱼溪—九龙漈、杨家溪、太姥山、三都澳景区为代表的“闽东北亲水游”品牌。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品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针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现状,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多元化投资,建成白水洋景区入口主牌坊停车场、入河口2800平方米观景台、景区防汛木栈道等项目;在鸳鸯溪景区建成百丈漈竖井电梯、第二停车场及步游道等;基本完成双溪至白水洋路口二级公路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实现初步通车,进一步改善了白水洋-鸳鸯溪景区交通可进入性;双溪镇古街改造工程完成主街道路面硬化,正在开展门楼及古城墙建设、沿街房屋仿古改造、电线入地缆化工程和停车场建设等;全力推进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建设,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开始征地拆迁即将动工建设;全面推进半圳至仙山松海景区旅游公路建设以及景区会议中心、度假区VIP木屋、步游道等建设;推进京台高速公路屏古连接线及省道202线城关到梅花地、城关到双溪二级路建设的前期工作。

  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拓展旅游客源市场。针对客源总量不够大,省内市场游比重偏高的现状,以“奇特景观、亲水天堂——白水洋”为核心内容,精心策划旅游宣传。借助媒体集中造势,在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媒体广场》、央视4套《海峡两岸》栏目推出10秒白水洋旅游品牌广告,依托《中国旅游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公共频道、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闽东日报等媒介,集中宣传屏南的旅游品牌、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积极参与《福建旅游》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广告促销活动。搭建平台宣传推介,把握2009年温福铁路通车,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以及海峡两岸全面“三通”,旅游对接不断深化的机遇,提出“依托两州(福州、温州),拓展两南(闽南、浙南),进军上海,吸引港澳台”的市场定位。赴台参加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在温州、宁波、上海等各大城市开展推介促销活动,参加在辽宁大连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推介白水洋.鸳鸯溪旅游产品。运用载体扩张效应,通过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白水洋旅游论坛和“8?18世界小姐走进白水洋”系列活动,在客源地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开通运作“中国白水洋”网站,在屏宁二级路屏南段上设立大型户外旅游品牌宣传广告牌等,扩大白水洋旅游宣传覆盖面。

   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针对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有限、旅游消费低等问题,重点完善县城和双溪村(福建十大最美乡村)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接待服务项目及配套设施,目前已建成各类宾馆酒店67家,接待床位近5000个,在建的宾馆项目达到10多个;扶持发展一批高档酒家和农家乐特色饮食店,依托屏南传统小吃、生态绿色食品以及药膳特色,打造饮食品牌;精心策划,进一步丰富白水洋、鸳鸯溪、仙山松海和鸳鸯湖等主要景区的游乐活动;启动建设寿山白玉休闲度假山庄、上洋头“清风绿野”旅游度假山庄、棠口“廊桥水乡”、贵溪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配套项目;成立县旅游协会,发挥旅游协会作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配齐配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以《屏南白水洋鸳鸯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准实施为契机,扎实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