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三坊七巷将按“世遗”标准修复

来自:海峡都市报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341

     前日,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内,福州三坊七巷从全国各地参与评选的两百多条街区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记者从三坊七巷管委会获得最新消息,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计划在两年内完工,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修复。另外,包括闽剧、评话等一大批福州非物质遗产将融入三坊七巷,让“明清建筑的活化石”变成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浓厚福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典型里坊式历史文化街区。
    
    “国保”文物全线修复
    
     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于2006年12月底正式启动,一直受到各界关注。

     10日,三坊七巷管委会叶子文副主任透露,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由省、市政府投资45亿元,根据“镶牙式、微循环、渐进式、小规模、不间断”的原则进行保护修复,两年内计划完成整体修复工程,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巷都遵循修复的最高要求,为修复完成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
 
     最先启动的是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
 
     据介绍,林觉民故居已完成维修及重新布展,并对外开放;水榭戏台经过一年多的修复,也已基本完成。另外,林聪彝故居、二梅书屋、小黄楼的修复工作已全面启动;欧阳花厅、陈承裘故居、沈葆桢故居、严复故居正在进行修复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保留历史建筑也在修复中。南后街沿线18处古建筑已修完,三坊七巷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成。此外,政府鼓励居民参与保护修复工程,并补贴修复费用(文保单位,政府补贴40%;历史建筑,政府补贴10%)。
    
    打造福州特色文化品牌
    
     有了“修旧如旧”的建筑,如何将三坊七巷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叶子文说,这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问题。

     据介绍,修缮中的福州著名的古书屋之一———二梅书屋年底将变成一处展示福州传统建筑、家具民俗的博物馆。叶子文还透露,二梅书屋的保护开发模式将推广到其他文物的利用上,它们将作为专题展览馆、博物馆或者纪念馆对外开放,成为展示三坊七巷文化的一扇窗口。

     记者在南后街走访发现,米家船、茉莉花茶、永和鱼丸、同利肉燕等老字号和根雕、牛角梳等传统手工艺店都已经在南后街安营扎寨,他们大都是五一节开门迎客的。

     叶子文介绍,南后街元宵花灯已成为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春节吸引各地众多游客。南后街整修完成后,恢复、引入老字号,政府为其提供了政策优惠。

     “未来还将把更多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三坊七巷街区,例如传统手工技艺、戏剧、曲艺等,还会请演员来水榭戏台,唱闽剧、评话、十番音乐给市民听。”叶子文说。(李熙慧姜磊黄孔瑜文/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