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福建新闻
北京新闻
商会新闻
登录
注册

助推攀越---上海政府决策能力解读

北京福建人 新闻中心 2003-06-19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3
< >
核心提示:今天的上海,处处浮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灵光:我国第一个人类基因数据库、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相继在上海诞生;科技进步对上海经济的支持率

  今天的上海,处处浮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灵光:我国第一个人类基因数据库、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相继在上海诞生;科技进步对上海经济的支持率逐年快速上升,2002年已达53%,这一切硕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决策。
  在新世纪新阶段,科教兴市如何取得新突破?依然必须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政府必须制订良好的政策引导、支持科教创新,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进科教实现新的攀越。
  
政策导向激发潜能
  一项抽样调查表明,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位中持有股权的核心科技人员,人均持股40多万元,按市值推算人均资产可达100万元,平均年龄35岁,“科技富翁”正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成长。
  科技人员创新潜能的发挥,源自市科委“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的政策导向。本市今年来突出了股权投资、成果转化和自行转化等三种转化形式,鼓励形成以股权、权益和奖励为主要内容的三种收益方式,着力构建适应人才市场的分配机制和人才流动的柔性机制。
  政策导向也为传统企业注入生机。上海白猫集团的产品,从建国初期的“工农牌合成洗衣粉”、“白猫牌洗衣粉”直到如今的“白猫六大系列”,一直是著名品牌。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猫”受到“国际化”竞争和“价格大战”冲击。
  针对传统产业面临的挑战,市委、市政府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走高新技术发展与传统产业创新并举的技术创新之路,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有市场的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步伐。
  上海白猫集团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还出台了配套的激励机制助推科技创新,加大投资把产品开发转向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多品种专用洗涤剂产品、清洁用品领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白猫新产品已占全部销售产品品种的65%,利润占全部产品利润的60%以上。
  政策扶持也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资助“杰事杰”专利申请,还在上海杰事杰材料新技术公司设立了全市第一家专利数据库。230多万条信息,季度更新,企业科研多了一个“聚宝盆”。几年来,“杰事杰”自主开发60项专利,其中“聚烯烃工程塑料”等项目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玻纤增强AS合金材料等十余项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杰事杰”销售和资产年增长率均超过190%,年产值7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
  
政府决策优化环境
  翻阅2002年上海科技进步报告,2001年,本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5462个,比上年大幅增加25.5%,技工贸总收入达1125亿元。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本市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与上海政策鼓励密切相关。
  1998年,本市出台了《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18条(以下简称“18条”)。此后,市政府又出台了新18条,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提升、数量增长和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发挥上海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努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18条”出台三年,两次修订,使之更加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最近一次修订中,更突出了鼓励开放、鼓励创业的导向,新增了鼓励外商设立研发机构、转化技术以及增加科技投入;降低创业投资机构设立的门槛;细化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提出了股权、受益和奖励三种分配方式,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有机结合等内容,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与操作性。自“18条”出台以来,上海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200项,预计形成产值350亿元。
  
系统工程走通天险
  新世纪新阶段,上海要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必须在方方面面从机制、政策创新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
  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与启用科技新成果,让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在上海结出丰硕之果,这一整套政策设计一定会攀越之路助力。现在,包括公共实验室、公共检测中心等公共科研设施的建设已经启动。今后,国内外科研人员通过竞争,均可到上海的公共实验室开展工作,或得到科研项目,还可自带科研项目、利用上海的公共实验设施开展研究。上海还明确可通过市场购买各地优秀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不管国内外哪个科研单位,只要成果水平高,技术先进,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都可在上海落地生根。
  人才政策是一个重要方面。上海推出了人才“居住证”,吸引人才入沪。有关部门对80多家海外企业在沪设研发机构给予了人才招聘、启动基金支持等方面的优惠。一些部门还推出政策,鼓励中外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合资合作的方式组建研究所,设研发基金,以吸引海内外拔尖人才加盟,使上海成为外资研发机构和世界优秀人才的集聚地。上海还出台了个人入股股份制、私人科技公司等政策,鼓励科技企业发展。
  各区、县也创造了做大科技产业的新模式。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徐汇区,制定了产业创新的“三园”规划,已引进科技企业300余家,还设立了企业担保基金和产业扶持资金,迄今高新技术企业融资3亿元。杨浦区也启动打造“知识杨浦”的五个一工程和六大产业,要靠知识产业在全市各区县中后来居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