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福建人
新闻中心
2003-06-19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7
核心提示:从“一个创造,五个率先”开始,浦东土地开发就持续走出全市、乃至全国的创新道路。浦东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人口导入区,并将在2010年基本完成功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化布局,日前新区又推
从“一个创造,五个率先”开始,浦东土地开发就持续走出全市、乃至全国的创新道路。浦东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人口导入区,并将在2010年基本完成功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化布局,日前新区又推出了土地开发的“32字方针”。
新区开发开放之初,实行了土地滚动开发的创造性模式:“资金空转、批租实转、成片开发”,全方位土地批租,既防止了国有土地资本收益流失,又为国家积累了开发资金,同时也为培育新兴的土地市场创造了条件。浦东率先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并成功进行土地招标,1995年初成功进行第一个地块招标比全国早了6年。浦东还率先实行土地租赁,率先实行土地出让基准地价体系,从1993年出台内销商品房补地价标准至今已经更新4次;率先建立了上海市第一家土地交易市场,它标志着浦东土地资源配置向市场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率先完成地籍管理GIS信息系统验收,实现了地籍信息资料的及时更新,建立起土地登记可查询制度。假如不是在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开上海乃至全国改革之先河,惜土如金,浦东决不会成为中外投资者神往的热土。
随着开发开放的深入,新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新区土地已升值5-8倍。这时,浦东新区又适时推出了“32字方针”:总量控制,规划先行;市场配置,确保重点;清理闲置,有效利用;标本兼治,防止违法。双管齐下进行运作:一是抓市场配置资源,推进土地公开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强化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2002年7月1日起,包括新区范围内开发公司转让的六类经营性用地在内,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二是抓处置违法用地,统一操作流程、政策口径、审批标准。
浦东将率先实现现代化,必须再布局一大批枢纽型功能性基础设施项目,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项目,一大批现代化的商业、娱乐、文化设施。土地将不仅是政府宏观调控依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浦东的目标是要把有限的宝贵的土地资源转化为最佳的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转化为最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生存空间,转化为最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资源储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