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福建新闻
北京新闻
商会新闻
登录
注册

徐汇区改革中小学教师待遇分配机制

北京福建人 新闻中心 2003-06-21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05
< >
核心提示:最近,一位被借到罗秀小学的老师借期届满,本该回到原来那所较好的学校了,但这名老师却主动要求留下来。何故?因为“现在两边的待遇差不多了,而留在这里,发展的空间更大些。”这是徐汇区

  
  最近,一位被借到罗秀小学的老师借期届满,本该回到原来那所较好的学校了,但这名老师却主动要求留下来。何故?因为“现在两边的待遇差不多了,而留在这里,发展的空间更大些。”这是徐汇区改革教师待遇分配机制,使普通中小学教师平均年收入迅速增长,同时缩小教师收入校际差距的结果。
  去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徐汇区普通学校教师月收入平均比相对优质学校低500至600元,待遇落差使优秀人才向好学校“流动”,而急需人才的普通学校严重“失血”,在职教师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为此,徐汇区采取两个对策,一是大幅提高教师平均收入,去年将全区公办中小学教师平均年收入分别调高到3.6万元和3.2万元,从今年9月起又将分别升至4万元和3.6万元。二是改变教师结构工资主要由学校自筹的办法,由区教育局统筹管理,按照平均标准和学校教师岗位数拨付到各校。两招一出,所有学校特别是普通学校教师收入分配的“总盘子”大大充实了。
  “蛋糕”变大了,学校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作用凸现。以前,教师上一节课,课时津贴只有1.5元,如今增加到15元,教师由过去的“等课上”变成了“抢课上”。过去普通中学的校长都要苦口婆心地动员教师担任班主任,如今竞聘上岗的多了,校长还可以“挑挑拣拣”。手头活络了,普通学校也敢办“大事”,送教师到国外培训,龙临中学去年改革后马上拿出7万元,资助3名教师成行。
  教师待遇落差减小后,教师资源得以在流动中得到调整。现在,徐汇区的教师选择学校时考虑最多的是能否“才尽其用”。普通学校里,原来想挪位的骨干教师不想走了,愿意进来的也多起来。去年,园南中学引进了8位学科紧缺教师,同时,3位结构性富余的教师也主动“流”到其他学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教师收入由区教育局全面“接盘”,也给校长们松了绑。过去,为了给教职员工筹措奖金,校长们要把大量的精力、时间花在搞校办企业、出租校舍等“创收”上,教学管理大受影响,如今校长们职能“回归”,一心一意抓教学。樱花中学的徐校长过去忙于“创收”发奖金,很少有时间听教师的课,现在听课的次数大大增加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