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福建人
新闻中心
2003-06-26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24
核心提示:在抗击“非典”的严峻而又特殊的考验中,本市14万白衣天使为保护1600万上海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畏风险、勇斗病魔、无私奉献,为社会发展和稳定作出了极大贡献。6月25日举行的
在抗击“非典”的严峻而又特殊的考验中,本市14万白衣天使为保护1600万上海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畏风险、勇斗病魔、无私奉献,为社会发展和稳定作出了极大贡献。6月25日举行的本市卫生系统弘扬“抗非”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大会称:本市医务人员在“抗非”凸显出的六大精神是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称赞他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高尚医德情操答卷。
忠于职责,奉献敬业的精神。灾难和危机袭来,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市传染病医院、肺科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四大定点医院,从领导到职工都视疫情为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定点医院需要充实力量,中山、市一、龙华、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迅速“参战”;北京“抗非”形势严峻,上海倾力相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的人民子弟兵,一往无前奔赴北京“战场”;市和区县各级CDC的工作人员还承担了艰苦的流调任务,与“非典”临床诊断病人、疑似病人“零距离”接触,直到把每一位非典病人、疑似病人的接触者的情况弄清楚。
舍生忘死,不避艰险的精神,以人为本,真情服务的精神。白衣天使是勇士、是战士,他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精心医治着每一位患者,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患者身边,实践着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诺言。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护士长崔洁是第一批进入隔离区的护士之一,为了救治病人,她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精心为每一位病人做好吸氧、插管、口腔护理等高危护理诊疗工作。4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该院考察时,深深为之感动,用了“伟大”两个字来赞扬。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青年医师许萍和驾驶员王敏儿在得知瑞金医院有一名外省市来的“非典”临床诊断病人要转运到市传染病医院,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去,我们熟悉”。
克己为民,舍家保国的精神。为了迎战“非典”,白衣战士甘愿放弃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耐着寂寞、耐着困倦,坚守在抗非第一线。市肺科医院医务科长张雷同志在他父亲患重病弥留期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父亲病逝,作为儿子,他竟无法脱身参加丧事的料理。市CDC有三对夫妇参加防非工作,新婚不久的陶黎纳和陈娜就是其中的一对,丈夫小陶病倒了,妻子小陈却无法去照顾。中山医院护士刘玮同志在接到待命支援外地抗击“非典”的任务后,毅然推迟了婚期,她给未婚夫的信中说:“作为一名党员,又是肺科的护士长这样的双重身份,注定这个任务非我莫属。我应该把个人利益暂时抛开,到‘非典’第一线去。相信你一定会支持我!”
科学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团结协作,患难与共的精神。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卫生系统的许多同志废寝忘食,战斗在实验室、在医院临床、在基层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市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参加会诊、分析对策,参与各种工作预案的研究制订,为科学防治“非典”献计出力。医学科研工作者与全市的科研力量联手,积极发挥上海医学科研和临床优势,加强协作攻关,在病原体的快速筛选和检测,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初步科研成果。专家们还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为战胜“非典”病毒做积极的探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