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福建人
新闻中心
2003-06-28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3
核心提示:浦江之上,一道“彩虹”横空出世。“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今建成通车。上海新一轮越江工程“一桥三隧”圆满完成“半程跑”。从南浦、杨浦、徐浦大桥,到卢浦大桥,从斜拉桥设计和建设的世界
浦江之上,一道“彩虹”横空出世。“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今建成通车。上海新一轮越江工程“一桥三隧”圆满完成“半程跑”。
从南浦、杨浦、徐浦大桥,到卢浦大桥,从斜拉桥设计和建设的世界纪录,到世界第一跨度的钢结构拱桥,再一次印证了上海的实力,同时也展示了上海不断超越、不息追求的城市精神。
一部越江史,一部超越史
家住卢浦大桥附近的邵女士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她是看着大桥从黄浦江面上升起,变得日益雄伟的。现在大桥终于建成,可以开着自家的轿车,就近从卢浦大桥直接过江了。城市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实在太深刻了。
在这座都市里,有这种深切感受的应该不仅仅是邵女士一家。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上海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为迅速解决跨越黄浦江的交通问题,10年内黄浦江上先后飞架南浦、杨浦、徐浦3座大桥,一批隧道工程也在浦江之下迅速建成。
困扰无数市民的“越江难”得到缓解。
一部越江史就是一部超越史。如果说,南浦大桥是上海开发浦东的进军号,杨浦大桥意味着浦东的实质性开发,徐浦大桥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上海经济的腾飞,那么,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突破前3座大桥设计的卢浦大桥,则完全能够成为上海新世纪形象的标志。
大师之梦,城市之梦
1999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崇明东平森林公园内一座普通的房子里,卢浦大桥论证会开得热火朝天,各路专家最终在一个通俗的美学概念上取得共识:卢浦大桥必须有完善的功能和漂亮的造型。
根据黄浦江江中不允许设主桥墩、须一跨过江的特点,只有斜拉桥、悬索桥和拱桥3种桥型适合。斜拉桥,黄浦江上已有的南浦、杨浦和徐浦大桥,设计起来驾轻就熟,但同时也没有了创新空间;悬索桥,必须在跨度超过1000米的江面上才能显出宏伟气势,且造价比较昂贵。
会场内,黄浦江3座大桥的主设计者、我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陷入沉思。在他的脑海里,一个积蓄已久的桥型逐渐浮现出来:一座美仑美奂的拱桥!以550米的跨度,卢浦大桥将超过悉尼海湾大桥、西弗吉尼亚新河谷大桥,跃居“世界第一拱”;拱桥柔性的曲线美可以改变黄浦江上斜拉桥的“钢性”线条,成就独一无二的景观。
当卢浦大桥最终确定为拱桥方案时,平时异常沉稳的林元培有些激动。在他40多年的桥梁设计生涯中,当今世界上可供实施的8种桥型,他已亲手设计过7种,只剩下大跨径拱桥尚未尝试。
选择拱桥,就是选择挑战世界纪录。林元培和无数设计、建设者一样充满信心:无论在大跨径桥梁的设计、施工,还是优质钢材的生产、钢结构制造和焊接技术等方面,上海完全有能力再赢得一个世界第一。
“1=3”创造奇迹
“1=3”,简单的公式,却揭示了一种神奇的力量―――设计1座卢浦大桥等于设计斜拉桥、钢拱桥和悬索桥3座大桥,建造1座卢浦大桥需要运用这3种类型桥梁的施工工艺。
具体而言,如今人们看到的卢浦大桥“巨弓”是由13米一节的钢箱拱一节一节焊起来的,它的施工工艺是斜拉桥的“悬臂法”,就是在黄浦江两岸建起两座128米高的全钢临时索塔,通过系在索塔上的斜拉索,拉住拱肋,一节一节把拱肋送上“天”,最后对接形成完整的拱肋。而当钢拱合龙后进行桥面吊装时,类似悬索桥的工艺就大显身手了,同时通过水平风撑来完成从斜拉桥到拱桥的体系转换。有机组合3种桥的施工工艺,发展成一种全新的拱桥施工工艺,这在世界造桥史上恐怕也是第一。
在那段艰辛的岁月里,外滩久和大厦内有几个房间常常彻夜通明。在林元培的带领下,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最年轻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首的20多位青年设计精英,为攀登世界桥梁设计技术的险峰,展开了一场创新战役。几千张图纸,上万个数据,从做预可行性研究到最后的施工图设计,对最初的方案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优化、深化和修改。
每一次优化都是一次大无畏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其中,最重要的有3次:第一次是将卢浦大桥下承式结构改为中承式,大大降低了拱桥高度和施工难度;第二次是将混凝土和钢混合结构改为全钢结构,使卢浦大桥亮丽动人,更有时代感和海派特色;第三次是将拱肋断面由等高度的日字型改为变高度的陀螺型,使钢结构桥拱更显柔美轻盈,光影效果更为强烈。
5年?32个月!
曾在上海外滩建造著名钢结构桁架式拱桥“外白渡桥”的英国克利夫兰公司总裁缪勒先生,面对卢浦大桥的创新设计断言:起码5年,你们才能看到这座桥的轮廓!然而,仅仅在32个月后,中国的建设者已将精彩杰作展示在世人面前。“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卢浦大桥施工总承包商上海建工集团总经理徐征,曾这样概括中国造桥史再创奇迹的要诀。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6000吨钢管桩打设、150000吨混凝土浇捣、35000多吨永久钢结构吊装、540公里长的临时索安装与拆除、40000余米焊缝的焊接、焊条可以从上海铺到北京……为打造托起大桥“巨弓”的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拱座,“建设先锋”市建一公司建设者攻克技术难题,冒酷暑仅用4个月时间完成建造;为准确锻造大桥的每一块钢部件,江南造船集团组织科技攻关,在计算机里先把卢浦大桥“造”了一遍;为确保大桥主桥拱肋安装精确无误,“建设铁军”建工集团基础公司、安装公司,使所有217次钢结构吊装均告捷、每一条焊缝接受超声波检测得到满分。
一位上海的决策者曾这样评价上海城市建设的伟大工程:上海城市建设既建成了工程,又锤炼了人,特别是培育了上海人民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卢浦大桥跨越浦江的新世纪里,上海,将与大桥一起创造辉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