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是福安地域文化中最活泼、最生动的因子,但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灿烂的畲族文化大量遗失、淡化,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已属罕见,相当部分青少年已不会说畲语、唱畲歌。畲族文化生存现状令人忧心忡忡,人大代表急呼抢救。本报于5月23日一版头条位置以《畲文化遭遇“最后的晚餐”?》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这一情况引起了福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该市专门成立了以宁德市委常委、福安市委书记林旭荣为组长的“福安市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领导小组”,并出台了详尽的工作方案,着手对畲族文化进行保护、抢救、挖掘、整理及弘扬。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的主要内容有畲族语言、服饰、文艺、宗教、工艺美术等十二项。其中采取自愿捐献和有偿征集相结合的办法,征集畲族文物,并对征集到的文物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运用摄像、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畲族语言、歌谣、舞蹈、武术、嫁娶仪俗等畲族传统文化内容采集、整理并制作成VCD光盘;将征集、挖掘、整理出的畲族优秀文化编成地方乡土教材,列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畲族中、小学校服必须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并提倡畲族学校第二课堂教学应融入讲畲语、学畲歌等传承畲族文化内容;此外,以仙岫山为载体,将仙岩、大林、廉岭、金谷园等村庄融并为福安畲族风情园区,通过整合资源、移情换景等旅游开发手段,把福安畲族文化精品移植到风情园区内,扩大畲族文化的对外宣传影响。
闽东日报2004-10-10讯(福安记者站 王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