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厦门红砖民居赏析

来自:新华网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488

近年来,厦门古民居的价值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不少市民利用节假日到岛外农村郊游,希望于休闲中欣赏闽南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

国庆长假将至,为了帮助爱好红砖大厝的读者获得更多审美享受,我们特发表文史专家龚洁先生的这篇通俗易懂的赏析文章,为你提供导游式的讲解。

  燕尾脊

  八卦门
 
  彩塑装饰

 

  中厅木雕

  墙上砖雕

福建有四大民居,即土楼、土堡、红砖和灰砖民居,其中以土楼最有特色,红砖民居最为靓丽。

厦门红砖民居,多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辅以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选址

厦门的红砖民居,主要集中在集美、海沧、同安、翔安等区,其中还有相当数量保存完好,尤以新垵为最。它们或聚落于乡间原野,或辉映于林间竹旁,大多坐北朝南,即坐子向午,选址为背山、面水、向阳之处。在岛外各区中,常常会发现许多大厝背后是高山,左右有山的支脉,山中流出的泉水,或汇于村前水塘,或绕村逶迤而去。前方平原田畴,视野宽广。这样的环境,自然是风水宝地了。

前人根据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出有10种地方不宜建宅、居住,即: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寺庙,不近祠社、窑冶、官衙,不居草木不生处,不居故军营战地,不居正当流水处,不居山脊冲处,不居城门口处,不居对狱门处,不居百川口处。

以“不居当冲口处”为例:如果住宅大门正对大街要冲,一开门就会遇到车马和行人,有一种嘈杂和不安全感,也有悖于“出门见喜”、“开门大吉”的常理,故大门要尽可能避开“当冲口处”。实在避不开,也要在门前立一块石敢当挡邪!

形制

厦门红砖民居多系华侨早年回乡建造,按主人的经济实力和人口多寡,分别建成如下形制:二进(落)一院的四合院,平面呈口字形;三进二院的四合院,平面为日字形;四进三院的四合院,平面为目字形;还有五落大厝,平面为日字重叠形,以及人们称之为“大六规”大厝,规模颇为宏大。一般来说,一进(落)为门厅,也有以倒照(也称对照)为一进的;二进(和三进)为迎客厅或祖先牌位厅,这都是比较开放的,厅两侧的居室和后落(也称后界)均住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

进(落)前左右有厢房,一般用作厨房或储藏室。厢房后墙与进的长石阶衔接处,必定有一小长方形石嵌其间,称“子孙石”,是前一辈留给子孙的余地。进(落)两旁的外侧,各建一条狭长的房子,称为护厝,也叫护龙,护厝与进之间形成狭长的天井,左称龙井(或日井),右称虎井(或月井)。进与护厝有过水廊连通出入。厦门的红砖民居多为左右各一条护厝,也有单护厝的,称单伸手,但甚少。

屋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大致可分为悬山、硬山、庑殿、歇山、方攒尖和卷棚六种,也有取其中两种结合在一起的,如重檐歇山、重檐庑殿、重檐方攒尖等。

厦门红砖民居绝大多数为悬山、硬山配燕尾脊、马鞍脊形式。燕尾又分单曲和双曲,燕尾用于主厝,马鞍用于护厝。马鞍又有方形(土)、锐形(火)、曲形(水)、直形(木)、圆形(金)之分。
  
  屋脊以其所在的位置不同,名称也不同,房屋坡顶的称正脊,正脊上重迭一条脊的称西施脊,两侧下垂的称垂脊,歇山垂脊下的四条屋脊及庑殿垂脊下有戗兽的屋脊称戗脊,山花下重檐顶底层坡顶的脊称博脊,重檐屋顶底层四角之脊称“檐角脊”。

正脊的装饰分为三段:中段双龙抢珠或双凤为主,两头以花草和吉祥图案为主,也有人物战马、八仙下凡等不分段的。有的庙宇正脊,中层置福禄寿三仙和麒麟、宝珠、宝塔、葫芦等,两端作龙、鳌、花草,这叫双龙抢珠或双龙护塔。

戗脊尾上的兽有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斗牛、猴,一般只置九件,也有的置七件、五件甚至三件的,乃是随着等级而递减的。

墙面

厦门红砖民居,大致有山墙(房屋两侧的墙)、廊墙(前后檐廊两侧与山墙相连的墙)、檐墙(分前檐墙和后檐墙两种)、扇面墙(与檐墙平行的室内隔墙)隔断墙(与山墙平行的室内间隔墙)五种墙面分类。

前檐墙面大多用几种颜色的板砖空斗组砌成吉祥图案,种类极多,诸如:八角形图案为“八吉”,六角形似龟甲,或篆书寿字,寓意长寿,葫芦为福气,金钱形为富贵发财,菱形为长寿延年,等等。虽经百年风吹雨打,至今色泽艳丽,这是其他类型民居无法比拟的。

室内墙裙大多用空斗砖砌,平常人家使用长方形红砖进行组砌,朴实无华,也甚牢固,比如今的三合板做墙裙还要美观牢固。许多大户人家的墙裙,使用砖雕,更是美观大方,品位甚高。如海沧的莲塘别墅,所有墙裙雕有百花、百兽和风光水墨画,十分精美独特。

砖雕始于东周时期,那时为窑前雕,先在砖坯上刻花而后入窑烧制。大概由于成品太少,曾淹没1000多年,到了明代时期,闽南匠人将砖雕用于建筑重又兴起,但大多为窑后雕,即在已烧成的红砖上作画雕刻。莲塘别墅上的就属此类作品,十分精美!

间架

间,面宽的单位,两根柱子之间的间距为“一间”,中间称“明间”,两侧的叫“次间”,次间也称“梢房”、“尽间”。间的宽度并不相等,以明间为最宽,其余逐间次之。主人地位高者,间距也大,反之则小。

架,进深的单位,明清以来均以一檩(桁)为“一架”,架数越多,进深越深,但以单数为吉,两坡房屋一般为七架,前三后四或叫阳三阴四。

间架多寡是地位身份的象征,明清时,公侯一、二品的门屋限三间五架,厅堂限五间九架、七间九架,其余房屋不得大于厅堂;三品到五品的门屋为三间三架,厅堂为五间七架;六品到九品门屋为一间三架。

厦门红砖民居,厅堂多为三间七架。中厅为议事、迎客,两旁排放酸枝椅,正中为神龛置祖宗牌位,两侧为卧室,不够居住的就多建“进”或“落”,或建两旁护厝以解决。如新垵惠佐邱菽园宅就是三落四护厝,且落间的厢房拉得很长,以增加间数,形成颇有规模的四合院组合,可多住人。

梁柱

红砖民居建筑屋内的构件十分复杂,但主要部件大致分为四类:垂直的称柱、纵向横放的称梁,横向横放的称檩(桁)、枋、楣等,辅助性的小构件称斗拱、挑、垂花、雀替等。

屋架有承重墙构造(以墙代柱,檩桁搁在墙上)和梁柱构造(以柱子和梁架支撑屋顶)二种。梁柱构造又分穿斗式(柱子直接顶着檩子,柱与柱之间以板梁相连)、抬梁式(下层梁抬上层梁)和叠斗式(梁上叠架斗拱、瓜柱,顶住檩子构架)三种。

建屋时,主人非常注重脊梁、灯梁和寿梁。脊梁是坡顶的檩子,工匠们称之“龙骨”,中段要绘以八卦图或河洛图,安装称“上梁”、“上龙骨”,要放鞭炮,完成后还要设宴;灯梁是悬空于厅内的木梁,多为六角形,也会绘画其上,它有特殊意义:灯梁的投影线为人与鬼神的界线,线内属于祖先和神明的空间,家庭祭祀在线内举行,线之外是人们走动的空间。

厦门的红砖民居,不少在中厅前的梁枋下,除设有常见的落地罩外,还有以下几种罩:几腿罩,紧贴于梁柱内沿之木质透雕,并依悬于柱侧,下端作几腿状;天湾罩,木质透雕沿梁柱内沿自然缩小下垂之花罩;垂花罩,与天湾罩相似,只在中间添加二个垂花;飞罩,也与天湾罩相似,下垂较短而已;栏杆罩,由下方的栏杆与飞罩或几腿罩组成;炕罩,即炕上的落地罩;月洞式落地罩,柱梁间做整面的花草透雕,中间留有进出的月洞门。

门窗

门,分为门框和门扇二部分。

门框,木门以长方形为多;土砖构造的门,拱形的叫弯光门,八角形的叫八卦门,圆形的叫月洞门。此外,富绅大户把门造成花瓶形、椭圆形、书册形、花瓣形,均含有吉祥纳福的含义。

门扇分板门和软门二种,板门为实心木料制成,软门则在边框中嵌以薄板,更多的是做成格子,称格扇。

门的配件也多:门簪,系串联门楣与连楹的构件,做成圆、方、龙、鱼等形,也有浅雕、浮雕等形式;门钹,即铺首,二品以上的官宅用锡铸兽面门钹,三品以下用锡或铁制成半圆形门钹,钹之周围有八卦;门环,用以叩打叫人;门栓,有横直之分;伏兔,门后地上的凹洞,用来顶门闩的座。

有的大门内装有防盗门,用实心木加凹槽轨道,排插厚木板加大门闩,牢固非凡;门旁还设有门鼓、石狮等。石狮左为雄狮,脚踩绣球,口含珠、铜钱;右为母狮,双唇紧闭,足抱幼狮。

窗,有书卷窗、月洞窗、竹节窗、八卦窗、扇面窗、半墙窗、六角窗、椭圆窗、花格窗、寿桃窗、蝴蝶窗、漏窗等。

有关对厦门红砖民居的认识,还有台基、间尺、铺面、栏杆、内外装修、匾额与楹联、家具与摆设、地理与环境等,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厦门晚报 2004-09-29 刊载 龚洁 文/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