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走进中国首个船政文化公园

来自:新华网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455

  马限山上修复五座古建筑,罗星塔旁新添十大景点,遗址上增添两大展览馆——

福州要建第一个船政文化公园的消息,仅美国的大小报纸就有五家报道,惹得远居大洋彼岸的船政后人心里直痒痒。前些天,侨居美国的中国著名船政世家魏家、罗家、毛家的后人,纷纷给本报来信,希望记者能替他们先睹船政文化公园风采,尔后细描在福州晚报上,他们再上福州晚报网过一把船政文化公园瘾。

昨天,为了却这些身在异邦乡亲的心愿,记者走进了还在修建中的中国第一个船政文化公园。

船政文化公园由二园、二馆、一广场和一船坞组成。二园指的是罗星塔园和马限山园;二馆指的是船政文化博物馆和船政精英馆;一广场指的是船政文化广场;一船坞指的是一号船坞。目前,马限山园已基本完工,9月23日前能全部完成,罗星塔园在9月23日前能初步完工,一号船坞已基本完成,船政文化广场在9月23日也将初步完成。

  ■马限山上修复五座船政古迹

马限山下的昭忠祠和马江海战烈士墓,人们已非常熟悉。但马限山上一步一景则鲜为人知。昨天上午,记者在初秋柔柔的阳光下,从昭忠祠旁的追思亭边小石径出发,一边观看绿坡上的船政摩崖石刻,一边沿山梯登山,走了228级石梯,便到了马限山顶的中坡炮台,新增设的两座高大黑亮的克虏伯炮令记者眼前一亮。

中坡炮台,建于1868年,在中法马江海战中曾起到阻击法军登陆的作用,后被毁。战后,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重建,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夯筑炮台地面,1888年建成,占地3800平方米,安放21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1尊和120毫米克虏伯大炮2尊。这是当时德国产的最先进的大炮。但抗战中再次被日寇炸毁。1990年,国家曾拨款陈列两尊古炮。前两个月,马尾区拨巨款,完全按照当年格局修复了中坡炮台,并仿制了当年两尊克虏伯炮。

游罢中坡炮台,再沿着草间小径走三分钟,便到了英国分领事馆。这是一座西洋式单层豪华建筑,建于1870年,至今建筑保存完好,只是原来的木质地板和木质百页门窗有些破损。在建船政文化公园马限山园时,政府出资做了全面修复,并四处收集旧照和文献,了解当年分领事馆里的陈设,而后出巨资收购了大量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家具和文物。现在游人走进这座西式豪宅,出现在眼前的是只有在反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场景。这座英国领事馆的建立,还有一个故事:当年,英国驻福州副领事贾禄看中了这块土地,准备建副领事馆。时任船政大巨的沈葆桢对此高度警觉,认为“洋船麇集于罗星塔,舍所便而就所不便,其中必有隐情。”他指出,船厂就在山下,英国人居高临下,可窥探船政一切活动。他反对英国在此建馆,但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到总署交涉。清廷崇洋媚外,沈葆桢的反对敌不过朝廷的压力,英国分领事馆开始动工。

从英国分领事馆往下走两分钟,即到了梅园监狱,这座监狱既是“落后就要挨打”的铁证,也是中国人宁死不屈的见证。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英国军舰、商船开始频繁进出闽江。英勇的福州人开展反帝斗争,组织船队袭击英国商船,英国调来炮舰以罗星塔为基地,经常炮击民船,常常一次就击沉、击伤船数十艘,抢走民船上的财物,并抓走船民送往仓前山一座临时监狱。后来,英国人发现监狱设在福州很不方便,就在马限山上盖起了一座坚固的监狱。监狱分成地上、地下两层,不远处还有一个水牢。此建筑原来仅留主体及地下部分。此次做了全面修复,让游人能够借此再一次领悟“落后就要挨打”。

出了梅园监狱,再走十层左右的台阶,就又可以看到一座西式豪华别墅,这是当年圣教医院院长公寓,保存完好,今次整修后在此开辟为“船政精英馆”。再往下走几步,就是英国人当年开的圣教医院。

马限山上不但船政古建筑多,且还集中了不少船政名人的摩崖石刻。像“铁石同心”、“蒋山青处”、“仰止”等,都表达了对马江海战烈士的缅怀与敬仰。

  ■罗星塔园又增十大新景点

罗星塔园里,建有大星浮雕《船政成功》,由花岗石雕成,表现了船政百年风云,让人能够穿过时光隧道,领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富国强兵”梦。

罗星塔内设了七组雕塑,形象地再现了从船政兴办到发展、壮大的历史。第一组雕塑为《望江筹海》,表现了福建船政诞生之源:受林则徐嘱托,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当时林则徐携亲友再登马限山,望江筹海,师夷制夷,强兵国防之心尤笃。福建船政之创办亦源于此。

雕塑《左沈共襄》反映了船政兴办经过。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获钦准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创建伊始,其奉调陕甘总督,行前力荐沈葆桢总理船政事务,获准。船政成功,左沈二公功不可没。

在古榕树丛中,设有《严复晨读》雕塑,当年严复以第一名成绩考入船政学堂,后赴英国留学,成为一代思想家。其译《天演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唤醒国人救亡图存起到了积极作用。

园内还设有反映船政学堂培养精英的雕塑《同舟共练》,反映马江海战的有两组雕塑,共同命名为《怒火填膺》。

中山阁内立有汉白玉石的孙中山雕塑。讲的也是一段历史故事:1912年4月19日,孙中山视察船政诸厂,对船政成就倍加赞赏,称“船政足为海军根基”,鼓励工作人员努力以赴。园内三宝洞前,有雕塑《郑和下棋处》。在郑成功试剑石旁,还有郑成功手执宝剑雕刻。

 ■马限山上下有两大船政展览馆

马限山上的《船政精英展馆》,由1个序厅和7个展室,由历史照片、塑像、文物、展板组成。第一展室向人们介绍的是近代思想家严复,第二展室展出的是铁路之父詹天佑,第三展室介绍的是造船专家魏瀚,第四展室展出的是合译《茶花女》的林琴南和王寿昌,第五展室展出的是外交家陈季同、罗丰禄,第六展室展出的是海军宿将萨镇冰,第七展室展出的是在马尾首创中国航空业的陈兆锵。9月23日正式开放。

马限山下的《船政文化博物馆》,有五层展厅。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原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第二层为“船政概览”,造设船政衙门景观,展板依次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第三层为“船政教育”,主要介绍船政学堂和培养出的船政精英。第四层为船政工业与科技,设置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第五层为“海军根基”,突出近代海军的形成、船政十三厂造舰船的规模数量、地位,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领。9月23日开放。

两大船政展馆,被称为是一部精彩的中国近代史,也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文物、遗址、历史照片写就的近代史。

马限山下还有一景不能不提,这就是船政文化广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大景观,一是喷雾泉池,二是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模型,三是模拟飞机起飞处的滑板。船政文化广场目前建设接近尾声,9月23日将闪亮登场。

福州晚报2004-09-15讯 记者 刘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