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8日,是一个吸引全球目光的日子。这一天,一场聚集国际资本与财富的全球投资盛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就会准时在9时8分开幕,地点就在海峡西岸,就在三角梅和凤凰花绽放的国际花园城市——厦门。
今年是这场国际盛会诞生的第9个年头。9年来,她紧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注重实效,励志创新,变得更加风姿绰约,魅力四射,吸引着一拨又一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寻找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投洽会要“年年办,越办越好,水平越办越高”,这是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七届投洽会上提出的要求。“投洽会年年有新意,年年有进步”,这是海内外客商的普遍评价。
去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增加“国际”二字,含义深远,打造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的国际投资博览会成为它的发展目标。与往年相比,今年的“9·8”投洽会又呈现出几个崭新的亮点:
一是由温家宝总理倡议,亚欧会议39个成员方共同参与组织的“亚欧会议贸易投资博览会”将与本届投洽会同期、同馆举行。该博览会与投洽会同期举行将进一步丰富投洽会的内容,扩大投洽会的影响。
二是投洽会正式通过世界展览业界唯一的全球性组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为目前全球唯一通过UFI认证的投资促进类展会。标志着投洽会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将进一步确立和扩大投洽会在国际投资促进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加盟协办投洽会。OECD也被称为“富国俱乐部”,其成员是全球资本流动中主要的对外投资国,也是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OECD的加盟,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投洽会招展招商渠道,也有利于提升投洽会的国际影响。
投洽会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大潮应运而生,紧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轮不断前进。投洽会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对外开放20多年进程的浓缩。
1987年,作为最先享有“特殊”政策地区之一的福建省步入了改革开放的第8个年头。此时,开放意识弥漫着整个厦门经济特区。于是,有人策划设计了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洽谈会。同年9月8日由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四个地市联合主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在厦门开幕,这就是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最早的发端。
第二年,福建省政府汇集了福建全省九个地市的经贸项目和人力、物力,在厦门召开了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结果无论是与会客商人数,还是利用外资数额均有大的飞跃。
1991年,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厦门作为举办口岸级贸洽会的国际招商城市之一。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由省内区域性的洽谈会升格为口岸洽谈会,主办单位亦由福建一家扩大到数省联合。至此,福建投洽会开始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发展,其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外商与会人数、签订项目及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态势。
1997年,福建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再上新台阶。国家外经贸部将之升格为国际展会,并作为主办单位擎起投洽会的旗帜。
十八年风雨历程,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从最初的区域性经贸活动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招商盛会。投洽会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质的提升,使她魅力迸发,历久弥新。
投资、合作、发展、共赢,投洽会的投资促进作用和实效性是她的魅力所在。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促进活动,投洽会在中国吸引外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前八届投洽会共签订各类投资合作项目15566个,合同外资金额943.81亿美元,贸易成交55.37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鲁本斯·里库佩罗在参加完第二届投洽会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组织这样大型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对世界各国有着示范作用”。
投洽会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也成就了她的迷人魅力。投洽会成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窗口,同时也为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急需人才进入中国创造了机会;投洽会还是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投洽会期间,来自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境外客商云集厦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引资机构、中介组织、企业参展、参会,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架设了桥梁;投洽会搭建了一个集中展示世界各国(地区)投资环境、投资项目和形象的平台;投洽会还是全球投资政策、投资理论研讨和信息发布的大讲坛。
创新、实效、成功率是投洽会的关注重点,也是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今年的投洽会将进一步改进项目对接会,增加场次,延长时间,扩大规模,丰富内容,创新对接模式,同时加大境内外项目征集力度,努力提高项目质量。除积极利用商务部、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部门资源外,组委会还通过市场化运作,通过委托有实力的境外中介机构代理招商,邀请更多有具体投资意向的投资商参加投洽会,进一步拓宽客商尤其是投资商邀请渠道。第九届投洽会期间还将尝试组织逆向投资说明会,即邀请投资商主动向外界发布投资意向、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使投洽会更具针对性,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