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比重全国之最
9月22日下午,位于霞浦县竹下村的温福铁路霞浦隧道施工现场彩旗飘扬,钻机轰鸣。这是温福铁路线上最长的隧道,全长13.099公里。
据建设单位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康维介绍,北起浙江温州、南至福建福州、全长298.4公里、总投资174.8亿元的温福铁路,是我国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铁路项目中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之一,又是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温福铁路福建段全长229.14公里,其中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8.84%,桥隧比重居全国现有及在建铁路之最。
由于桥隧比重大,穿山、跨海是建设温福铁路必须跨越的难关。为了攻克这两道难关,建设单位通过竞标选择国内优秀的铁路桥梁、隧道施工队伍,且第一次采用联合体竞标的方式,实现隧道、桥梁、路基等施工队伍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此外,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在设计、施工方面还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客运专线。承担施工的中铁十九局温福铁路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霞浦隧道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铺设无碴轨道设计,施工技术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其中设备投入就超过了1亿元,这在中铁十九局的施工历史上也是最大的。
目前,温福铁路线上的青岙隧道、鸡面山隧道、分水关隧道等均处于紧张施工之中。
改变闽东交通格局
据测算,温福铁路在宁德境内的里程占了近三分之二。温福铁路的建成,将从此改写闽东沿海没有铁路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闽东的交通格局,推动闽东以三都澳港口为龙头,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交通枢纽的形成,为临海工业、能源、原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并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铁路建设对于闽东的城市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温福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农村,通过铁路运输可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沿线地区的人口流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温福铁路专门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下设立客运站,闽东目前发展良好的“山海川岛”奇观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随着沿海快速铁路客运通道的形成,将与省内、国内旅游品牌全面对接,与其他产业全面对接。
连接两个大“三角”
温福铁路建成后可满足开行时速200公里旅客列车的需要,将大大缩短闽浙两省及与上海的运输距离和时间,促进两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时,将与甬台温、福厦等铁路衔接,逐步形成东南沿海的“黄金运输线”,将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三角等经济区域紧密连接,对于改变福建路网布局、完善东南沿海综合运输体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福建铁路发展滞后,客货交流要通过鹰厦、外福或横南铁路绕经江西、浙江,出省要十几个小时。由于鹰厦线是单线,技术标准低,影响了福建省与外界的经济往来。温福铁路的建成,等于打开了沿海出省的大通道,北接金温铁路,南联外福铁路,从而结束金温、外福、鹰厦等铁路的枝状尽头式分布状况,改变闽浙两省的铁路网布局。
温福铁路建成后,福州到上海可缩短9个小时。同时,温福铁路又是国家沿海铁路大通道和杭—甬—厦—深快速铁路客运通道及沿海双层集装箱通道的组成部分,它将与甬台温、福厦铁路和厦深铁路及其他已建成的铁路一起,在2010年前将全线贯通形成一条沟通环渤海通往长三角、珠三角的快速通道。这不仅将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还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福建港口众多,疏港能力很强,但一直以来都缺乏能承担大宗货物的交通工具与其对接。温福铁路的建成,提供了一个主要的疏港运输方式,将大大促进福建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增强港口对内陆腹地的辐射能力,加速港口的运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