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福建生物入侵研究走在全国前沿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230

近日,首届国际生物入侵防控大会在福州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近年来国际上已把生物入侵上升到“农业生物恐怖”高度,每年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会议主办方的专家代表指出,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在我国正构建的沿边、沿海生物入侵阻击带中处于前沿位置,同时,专家们也对福建近年来的生物入侵研究给予了肯定,评价“福建研究走在全国前沿”。

生物入侵给我国带来严重损失

据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介绍,1990年之前,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每10年才一到两种,过了1990年,每年就有一到两种,形势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余种。 万方浩说,外来生物入侵在我国涉及面也相当广。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入侵生物发生和危害,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 外来有害物种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土著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据初步估计,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已对我国造成57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既适合农作物生长,也适宜有害生物发生为害。近年来,水葫芦、大米草、美洲斑潜蝇、红火蚁、橘小实蝇、香蕉枯萎病、大豆疫病等外来入侵生物给福建省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以前人们不懂得引进外来生物的危害。比如水葫芦,是清朝时作为景观植物引进的,当时还觉得很漂亮,种在皇家园林里。结果却带来严重影响。”省农科院院长刘波说,在水口水电站,水葫芦一度成灾,疯长的时候将整个水面都封闭住,不仅污染生态,甚至对电站水轮机的运转造成影响;莆田一些内河,以前是很好的航道,也因为水葫芦被堵。

“福建在遭受生物入侵方面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靠近台湾。”刘波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向全世界引种,生物入侵随之开始。通过这个渠道入侵的外来生物第一站达到台湾,又通过闽台交流蔓延到福建。

福建生物入侵研究居前沿

为应对生物入侵带来的严重危害,从2000年起,我国展开生物入侵研究,如今已近十年。在这一过程中,“福建的生物入侵研究走在全国前沿。”这是11月2日,万方浩副主任在国际大会媒体见面会上给出的特别评价。万方浩说:“福建省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生物入侵防控工作,福建省的农业专家们也为生物入侵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次的国际大会选择在福州召开,正是有着这样的背景。”

记者从本次大会上了解到,2000年以来,以福建农林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植保植检站为主的福建省科技人员,陆续开始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在生物入侵物种调查、检验检疫技术、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一定成绩。

2002年,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担了省招标项目“农作物重大检疫性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在项目负责人翁启勇研究员带领下,对福建省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稻水象甲、南美斑潜蝇、大豆疫病和香蕉枯萎病进行研究。明确了四种检疫性病虫在福建省的分布区域、危害程度、扩散蔓延动态;研究确定了包括检疫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内的综合治理策略与方法,使病虫遏制、扑灭和防治工作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得到协调进行。

2007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科技厅将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控制列为重大专项。在福建农林大学谢联辉院士和尤民生教授的带领下,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的有关专家通力合作,使该研究项目超额完成了各项预期指标,取得了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

2007年,“全国首届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 在福建成功举办,会议达成的“福州共识”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今年,由福建农林大学尤民生教授申报承担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得到国家批复。项目将针对芒果、番石榴、木瓜、莲雾等入境台湾果蔬的主要危险性有害生物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研究网络。

“由于每个省份的入侵生物种类不同,防控研究也各有侧重点。目前,福建省在水葫芦、橘小实蝇、香蕉枯萎病、大豆疫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省农科院植保所与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的合作研究技术在省内得到广泛的示范应用。”刘波说。

生物入侵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生物入侵问题还将日趋严重,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生态入侵机制和成灾规律的基础研究,研制快速的检测和监测技术,完善综合控制和治理技术,对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保障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迫切需要。

刘波说,从目前来看,虽然福建省生物入侵防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研究不够整体,不够深入,入侵生物有多个种类,但目前的研究还只在一小部分类群中展开。这一方面是因为生物入侵研究工作开展时间不算长,人才培养欠缺;另一方面,公众的认识不够,也影响了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

采访中,省农科院植保所一位研究员谈到,农民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有些人认为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就不用管它,这影响了研究工作的示范推广。比如在闽东的飞鸾,大米草的生长影响滩涂,当地政府部门十分着急治理,想引进植保所的防治方法。但有些农民却不配合,工作无法展开。“实际上,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个人的生存。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提升民众的意识。”这位研究员说。

本次大会的主办方CABI(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国际发展部执行主任Dennis Rangi先生在媒体见面会上也频频谈到,生物入侵研究,农民的参加也是很重要的,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公众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个事件。

他还强调,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气候变暖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影响到整个全球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单独完成,必须联合起来。本次大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入侵专家参加,可以促成广泛合作和经验交流。记者也了解到,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展览环节,福建省许多专家已将提交大会的论文摘要制作成展板,在展览上展出,方便与会专家们浏览,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以推进福建省生物入侵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