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代表委员纵横谈——统筹·政策·投入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230

“三农”工作事关全局。在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继续关注“三农”,谈“三农”、议“三农”,认为应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投入,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统筹:改革 创新

陈荣法(福建省人大代表、南安市市长):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当前最突出的障碍是土地问题,应加强规划,由市、县配足力量做高起点规划;放活土地政策,使农民建房置产拥有产权和交易价值,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投建的积极性;扩大小城镇建设管理的权限,改变基层责任无限大、管理无权力的境况。

赖钟雄(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当前农村地区投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阶段。建议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农业担保体系,分散市场风险;积极探索农村信贷保险与信贷服务相结合,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外部环境,完善配套政策。

于爱莲(福建省人大代表、长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应从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稳定扶持机制。一是财政支持。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建立稳定持续投入机制;二是融资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完善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增加贷款规模。

政策:整合 完善

卢玉胜(福建省人大代表、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村民):国家补贴良种的目的是推广良种和配套技术,但目前各地基本上按照农民种粮面积给予全部补贴,不问种的是不是良种。为使这项惠农政策发挥应有效应,应按照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根据品质优先、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统筹购买良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统一将良种和配套技术资料无偿发放给农民,并负责技术跟踪服务指导,引导农民选择推介的良种。

张金栋(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上,比较注重急需转移的劳动力,忽略了对留守在农村种地的那部分人员。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应突破原来的视野,从全新角度,全面进行思考。

郭淑珠(福建省人大代表、漳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建立吸引、留住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长效机制,制定优秀人才的管理办法,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郑红星(福建省人大代表、将乐县医院副院长):要针对山区医护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县乡卫生机构招人难、村级卫生所医护人员补贴标准太低、卫技人员老化等问题,有计划地培养一些定向生,充实医护队伍。

投入:有力 有效

张积宏(福建省人大代表、顺昌县埔上镇埔上村党支部书记):在标准农田建设中,要改变目前省直有关部门各自为战的状况,有效整合相关政策、资金,提高投入效益,确保规划一片,保护一片。

赖应辉(福建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建福建省委专职副主委):财政应加大支农投入,加大对农林方面的补贴及专项补贴,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注重创新支农投入机制和模式,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特别是对新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给予一定补助,帮助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规模经营,解决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环节单打独斗现状,缩短销售链,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

李捷增(福建省人大代表、霞浦县沙江镇涵江村党支部书记):“村村通”后,要对道路后期维护修理提供资金补助,同时加大对县通乡公路建设的配套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乡村班车营运,方便群众出行。(吴美章 郑晓强 余潇 谢贤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