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三农”工作力度加大,福建全省财政支持“三农”投入438亿元,增长21%;
2010年,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第一个就是夯实“三农”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强农惠农的表述,得到了代表、委员的热烈回应。大家认为,近年来,在一系列强农惠农的利好政策推动下,福建省农业发展更快、农村更加繁荣、农民保障更加厚实。“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保障,统筹城乡,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大投入 夯实“三农”基础
“这几年,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我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但农村的基础仍较薄弱,还希望政府扶一把。”来自基层的福建省人大代表、邵武市水北镇王亭村党支部书记彭惠珍对农村的变迁感受很深。
她说,这些年在政府的扶持下,王亭村全面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实施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目前,王亭村正陆续从地质灾害点、边远地区迁出120户居民,通过造福工程改善居住环境。她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对山区造福工程的资金扶持,推进山区的新农村建设。
福建省人大代表、明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全北认为,各类支农资金应重点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产品和新技术等“五新”入户及农产品补贴上,资金应尽可能向农业大县、山区县及原中央苏区县倾斜。福建省人大代表陈瑞喜、杨华英等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力度,解决卫生院医疗设备短缺等问题。
近年来,一些农民渐渐用上太阳能热水器,这不仅带来生活便利,也节约了资源。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杨维生建议,把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专门的推广机构,出台相关补助政策,解决当前太阳能热水器价格偏高的问题。
城乡统筹 加快城镇化步伐
解决“三农”问题,既在“三农”之内,也在“三农”之外,城乡一体,统筹协调,至为关键。代表、委员对加快城镇化步伐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南安市委副书记陈荣法、泉州市建设局局长刘文儒等代表认为,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加快城镇建设是一个抓手。其中重点是解决土地问题,包括用地指标、土地流转、规划管理、资金投入等。
福建省政协委员、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要加快城镇化建设。他说,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镇化的带动,因为它扩展了消费市场。今后,拉动内需、推动发展仍需大力推进城镇化。
福建省政协委员、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也认为,推进城镇化,让农民逐渐变为市民,这不仅有利于二次分配,让农民就地享受到城市的便利,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代表、委员们对城镇建设的规划也高度关注。他们认为,不能重蹈建新城镇就污染的覆辙。福建省政协委员、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朱光木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新村规划成本比较高,需要政府合理统筹。
福建省人大代表黄小如认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她建议,建立社区支持农业系统,加强城市和乡村的良性互动。如在社区中成立消费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互动。
健全体系 农民保障更加厚实
近年来,福建省在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农民的保障更加厚实。2009年,福建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95.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今年开始在上杭县、武夷山市等9个县(市、区)试点。
“新农合和去年实施的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改善了基层的卫生设施条件和农民就医环境,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福建省人大代表、霞浦县沙江镇涵江村党支部书记李捷增说。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代表、委员们也希望继续健全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在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福建省人大代表、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乡长钟秀梅说,青水乡1.67万人基本参加了新农合,去年通过新农合报销医疗费用140多万元。但在新农保方面,目前全乡只有200多名农民参保,覆盖面仍较小。
对此,福建省人大代表、上杭县南阳镇副镇长蓝春金建议,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扩大新农保覆盖范围。可通过建立阶梯式贴补制度,提高政府对新农保的补助水平。同时,每个乡镇要配备一名新农保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补贴标准。
加强农村民生保障,也需要人才支撑。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王少元说,这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人才匮乏,很多乡镇卫生院10多年都没有进一个本科生。
他建议,要优化高等医学教育结构,根据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增强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医学人才。同时,在基层应简化招考人员的程序,注重实际技能,让那些愿意扎根基层的人进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