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

福建面向海内外和全国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综述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北京要闻 访问量:1265
历时3个多月,经过报名、资格初审、笔试、面试、体检、组织考察、研究确定等程序,日前,福建省2010年公开选拔的17名省管领导干部人选走马上任。

这是福建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创新实践,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公选踏上了推动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政以才兴,业以才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推进公开选拔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拓宽选人视野,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今年7月,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战略。实现跨越发展,需要一大批工作能力更强、知识层次更高、业务技能更精的高素质人才。

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刚刚闭幕,福建省委就决定,面向海内外和全国公开选拔21名省管领导干部。福建省委同时决定,今年首次在福建省开展省市联合、市县联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厦门等五市共同推出70个市管领导干部职位,闽侯等66个县(市、区)共同推出628名县管领导干部职位进行公选。

重在公开透明,意在广纳贤才,旨在推动发展,通过公开选拔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选人聚才,在八闽大地蔚然成风。

  放眼四海 延揽贤才

8月21日,一张“福建省委决定公开选拔21名省管领导干部”的“求贤榜”,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

21个重要领导岗位涵盖面广,既有部分正职领导岗位,又有部分重要副职岗位,既有党政机关,又有高校、企业。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校长等7个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福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等14个职位面向全国公开选拔。

风物长宜放眼量,高瞻远瞩纳英才。

社会各界对福建省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面向海内外和全国公开选拔,职位之多、分量之重,充分展现了福建省委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诚意,展现了八闽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胸襟。

为了真正选拔出年纪轻、朝气足、发展能力强、富有精气神的干部,此次公选特别注重年龄和经历。除福建农林大学校长职位外,均要求公选产生的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团福建省委副书记职位还要求32周岁以下,而且所有职位都要求具有2年以上基层领导或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从8月23日报名开始至9月7日报名结束,省公选办共接受1万多人次的来人来电咨询,众多报考人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同时,福建省各级党组织、各相关单位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部署,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参与到公开选拔之中。

截止报名结束,共有1863人报名参与竞争,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最多的一个职位报考人数超过300人。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1362人拿到了比赛“入场券”。9月24日,近1100人参加了笔试。

报名人数多,到考率高,为公开选拔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公开选拔向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注重细节 精益求精

福建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广洲反复强调,公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细节都十分关键,要严密组织、精心安排、热情服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人员责任到位,使各项工作严谨周到、细致温馨。

细节决定成败。时刻关注细节,认真对待细节,成为推动此次公选工作成功进行的重要因素。

——试题设计开放、灵活。

从福建省跨越发展实际与岗位需要出发,省公选办对笔试、面试试题量身定做,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原则,突出岗位特点,实行“一职一卷”,注重考查应试人员的平时积累和工作经验,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应试人员普遍反映,试题紧密结合实际,突出考“实”的、“活”的,不用死记硬背,但确实可以考出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工作水平。

——考务安排缜密、细致。

认真做好考前试卷的保密工作,试卷保管室处于全天候严密监控状态。阅卷按照“集中封闭、分组阅卷、流水作业、多道复核”的程序进行。面试封闭管理,全程录像。面试前30分钟抽签决定考官、考室,考生现场抽签确定面试顺序,9名考官独立打分,现场亮分。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公选办全力做好考场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

——组织考察深入、客观。

福建省委组织部派出专门考察组分赴考察对象所在地区、单位,通过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等方式,认真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意见,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省公选办公布了省纪委、监察厅和福建省委组织部的举报电话、网站,接受干部群众的反映和举报,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备选对象的情况,为福建省委选人决策提供参考。

应试人员表示,“福建此次公开选拔程序严谨让我们放心;服务人性化,让我们感到温馨。”

  阳光操作 公平公正

公选的根本要义在于公平公正,前提是公开透明。福建省委强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透明度,把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知情、参与和监督之下。

此次公选,福建省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始终坚持严格规范、严谨操作,做到了凡是能够公开的信息都进行公开,将公开透明贯穿公选全过程。

——公开内容具体化。公选伊始,公选职位、报名资格和条件、程序和步骤、监督举报方式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报名和资格审查阶段,主动回应干部群众关注和提出的问题,公布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笔试成绩出来后即以公告形式通知应考者上网查询,面试成绩当场告知,应考者可电话咨询入围面试和进入考察的最低成绩;入围面试人选、组织考察办法及人选、拟任人选名单均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有2个职位因报考人数达不到开考要求取消公选,2个职位尚无合适人选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公之于众。

——公开载体立体化。公选公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及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网发布后,国内及境外主要网站纷纷转载。省公选办还邀请新闻媒体记者直接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公选工作,编发《简报》等内部刊物,及时通报公选各个阶段工作情况。

——公开形式多样化。采取发布答记者问、新闻消息、公告或通知、录制访谈节目、制作专题片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公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和总体成效等。省公选办还设置2部热线电话,随时为干部群众答疑解惑。公选期间,共发布答记者问、新闻消息、公告或通知等近30条(次),接到来访来电3万多人次。

为创造“干干净净”的“赛场”环境,真正实现“阳光下的竞争”,省公选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同志成立监督机构,聘请福建省人大、福建省政协常委和专门委员会主任等党内外同志担任特聘监督员,对公选工作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关注公选的干部群众说:“公开透明的选拔让干部工作少了神秘感,多了亲近感,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我们服气。”

  风清气正 千帆竞发

一缕清风扑面而来。

这次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的过程,就是一次营造风清气正、千帆竞发的干部选任氛围的过程。

公开选拔,进一步优化了领导干部的结构。入选的17名干部中,省外6名,省内11名;厅级干部1名,正处级干部11名,副处级干部4名;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历8名,研究生学历7名;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32岁,平均年龄40.1岁,一批年纪轻、有朝气,综合能力素质高,善于推动跨越发展的优秀干部在公选中脱颖而出。

对公选出的干部来说,既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又有很大的压力和责任。一位入选者说:“我们真正的考试不是在考场,而是在未来的岗位上,我们竞争的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公开选拔,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干得好的人考得上,老百姓信得过,普通干部也看到了奔头,党的事业发展就有了后劲。干得好才能考得好,让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要担当重任,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就必须靠实力、凭才干、看作风、讲实绩。从基层和生产一线中公开选拔优秀干部,体现了福建省委重视基层、加强基层的工作导向,更是激发了广大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

一位入围者说:“亲历公选,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今后我要带头身体力行,加强学习忠诚履职,积极作为推进发展。”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这次公选的实践让我们相信,进一步建立健全公正选人用人机制,致力倡导勤奋学习、激励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必将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将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谢贤伟 兰锋 周琳 曾晓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