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 绿化治水
“长汀十年治荒山河披绿的变化,告诉我们水土保持是件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来自长汀的福建省人大代表蔡金垵说,长汀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生态发展之路,我们建设生态省也应因地制宜,地方领导干部必须首先树立生态意识,注重发展与环保、绿化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
建宁作为闽江源头,对保护海西绿色生态责任重大。“建设生态省一方面要见缝插绿大力造林,另一方面要多发展生态产业,带动农民可持续发展。”福建省人大代表、建宁县县长潘闽生说,为保护好闽江水环境,建宁加强了水源地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管理,打击盗砍乱伐,防止水土流失;积极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场,防止水污染;禁止污染企业进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落实政府减排责任。同时,在高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继续拓展绿色空间,今年将重点抓好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绿化工作,对去年宅毁搬入新居的重建点专门进行绿化。
罗群荣代表建议,要更重视林分质量,加大对种苗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珍稀树种的保护,让林木结构更合理。
郭秋水代表建议,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与垃圾减量化。
陈玉炎代表说,要把乡村河道综合整治列入五大战役的民生工程范围和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设立专项资金,推进以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营造更优美的人居环境。
科学发展 宜居宜业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冲突,而应是一种合力。”福建省人大代表、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说,去年11月《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沙县作为生态工贸区核心区,决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工贸之路。“重点是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陈瑞喜说,今后,三明生态工贸区将在现有产业园区基础上,根据行政区划进行资源整合,重点发展具备先进工艺的林产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这些项目在选择上要更多地把环境、生态因素列入项目考量范围,凡是污染企业都要被“请”出园区。
福建省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洪华生建议,要强化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在“六江两溪”流域整治方面,调整资金方向,集中财力解决两个重点问题: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相结合,引导农民改变生产养殖方式。二是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办法和奖惩制度。从流域-港口-近岸海域的综合环境整治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
陈景河代表建议,要加大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强化主要江河流域水质监测,并将监测指标公之于众,让百姓了解和监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代表们纷纷表示,建设生态强省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合理设定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促进福建省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同时,生态省建设要和改进经济指标的考核制度相结合,从而真正落实环保责任、绿化责任和减排责任。